美文网首页不正思维 不正问
不正思维 不正问 第二十讲

不正思维 不正问 第二十讲

作者: 3ce3655c72ec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20:38 被阅读39次
    秋衣濃

    慧云 记于2017年11月07日

    经文解读:302经文下半讲 解决答了三个问题:

    认知苦的本质:有我。

    苦产生的原因:不正思维、无明。

    常见与断见产生的原因:我见

    重点:

    1.  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织盛。归结起来,可也分为:心苦、身苦或者物质、精神的。

    2. 苦是怎么来的?苦是他人给的,会导向抱怨、报复;或者以苦为成长。

    3.常见:在惯性中容易陷入无明。真正的活在的当下应该是清楚自己是处在无常的变化之中,清楚每个变化产生的原因。

    4.吃苦能了苦?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只有对苦产生的内因、外缘清楚,苦的本质了解,才能了苦。所以,知苦见苦才能了苦。

    5.  修行人分为外道和正道,外道是中性词语。区别去修行缘起法的正道。

    6. 对事情的关注度会影响我们的态度,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7. 阿支罗迦叶问佛什么是苦?

    苦是自作?——常见;他作?——断见; 自他共作?无因作?——常见、断见的延伸。

    从而得出:苦产生的根源是——我见

    而无因作,从本质上讲是对未知实际疑惑,但又带有恐惧,有进步,但也有局限。

    8. 人世间的常见与断见。

    富贵之人:重视精神世界,常见。贫贱之人:重视物质世界,断见。

    修行人——常见:现在的收益。断见:未来的收益

    所有的情况都是在主体我的基础上。——我是单一的、长存的、独存性、主控性的。——对能力(钱财、权利)的抉择的价值导向——阶级——代代相续——结果:避苦趋乐,每个人都关心乐,离不开有“我”的本质,离不开常见与断见

    9. 天下免费的东西都是最贵的,你占用物资的时候,物质也会占用你的精力。而人的生命在长度、时间流上是有限的,导致的结果就是精力的分散,苦的产生。

    10. 阿支罗迦叶案例,去思考圣者的开悟心境和开悟条件。

    首先阿支罗迦叶的阶级是出于印度的教派中第三等级:费舍教。他所面临的压迫的程度高,苦很多(外缘)。其次是阿支罗迦叶的对善知识的渴求、求知心切。(内因)

    启示:对于我们普通的修行人,怎么从阿支罗迦叶的超凡入圣中学习,反思创造逼迫自己的条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亲近有法的善知识

        B 亲近团队

        C 自我的觉悟与自律

        D 有体系的传道,教学相长

        E 长期致力于倾听与反省惭愧,日日训练,时时训练

    10.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在流转变化的,其根本都是苦,都是基于我见产生的。

    11 .苦集灭道,四圣谛。苦谛:苦真是不虚。

    12 .有些学习禅定的人都落入了常见,和社会脱节,沉迷自我,修成神通,怪异乱神。让外界对学佛产生了恐惧和错误的认知。正见的树立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正确的认知才会越学越欢喜。

    13 .修学的面子问题。只有明白了人生的起伏是无常变化的,才能在坎坷中成长,不然依然在现状中轮回。没有磨砺过的拿起与放下,就不是真正的拿起与放下。

    14.修行价值需要在时间中去发现,不然只能看到生命格局以内的价值。但我们一直追求生命格局以外的价值,这就需要把握超越生命格局以外的规律。学习是最低成本,最好投资,而选择在哪里学习,生命的重视,选择在哪里体验、反省、信念,也就决定了生命的格局。

    15 .学会观察自己,历年的苦。反省才会有突破。

    16.世人的错误认知:走投无路才学佛?

    但是事实是学佛放弃的人很少。那么怎么才能学好佛呢?学佛的倾向、学佛的态度,有缘人之渡,可在尘世中历练,对学到的信心。都是学佛的条件。

    17 .看事物看本质,走在修行的路上,以修行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经文的解读也要回归到身心,触动到灵魂深入的纠结与束缚,才能真正的为己所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正思维 不正问 第二十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jb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