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才雄势大,创业公司举步维艰,区块链创业者夹缝求生”
3月初,优优财经曾对2019年世界500强巨头在区块链领域的行动做了一项调查发现,94%的世界500强企业对区块链拥有极大的兴趣,并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层面都已有所行动。尽管受制于各国不同的监管制度和整个市场形势的低迷,科技巨头的布局步伐依旧迅猛。
2019年,谷歌先是以120万美元投资Newspack新平台发布,紧接着浏览器扩展程序Tippin支持使用比特币在Twitter进行打赏,以及添加Gboard输入法添加比特币符号等。谷歌已成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二大投资者(第一大为日本金融巨头SBI),投资项目包括,Gyft、Ripple、Blockchain,Buttercoin和Veem等公司;微软风险投资部门专门投资了围绕数字资产和区块链应用的创新的Bakkt平台;Facebook计划在加密社交领域布局并于2020年推出加密货币,使用户在其平台上可进行跨国支付和转账。扎克伯格公开发文表示计划搭建一个安全、隐私的社交平台。
2019年3月6日,腾讯的子公司腾讯金融学院与香港大学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用于与金融技术相关的联合研发项目,其中就包括区块链技术。而由华为和腾讯领导的中国金融区块链深圳集团(FISCO)更是高调宣布了其无币区块链FISCO BCOS;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就已经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次年提交了“蚂蚁区块链”的商标申请。IPRdaily发布的“2018年全球区块链专利企业排行榜”显示,阿里巴巴集团以90项申请公开专利数量连续两年蝉联冠军。2019年初,阿里巴巴集团提交了允许“行政干预”的区块链专利申请上了热搜。据悉这样的专利只是阿里集团在区块链布局的冰山一角。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说2017-2018年间初创企业还能将注意力放在加密货币或区块链技术领域以期寻求机会的话,那么当巨头纷纷将靶向转移的2019年,区块链初创企业将更难寻找立身之地了。
近几年科技巨头们给创业公司带来诸多挑战,包括搜索、社交媒体、数字广告、虚拟现实、信息与交流、智能手机、家用音箱、云计算、智能软件、电子商务等等领域的机会几乎被垄断。而初创企业在某一细分市场的创新随时都有可能被科技巨头击垮。一些初创企业受到了来自巨头的威胁,不得不将自己委身出售给对方。一些科技巨头喜欢以“威逼”的手段让初创企业接受收购邀约,如果初创企业回绝,大企业就威胁要推出竞品,和初创企业直接竞争,从而让对方招架不住。
还有一个科技巨头洞悉市场的手段,就是对初创企业进行投资,这种投资能够帮助巨头发现新市场,以及那些在未来有可能颠覆市场的新企业。因科技巨头拥有的不只是海量的数据,能够比以往更快速的发现潜在竞争对手,科技巨头还能够为优秀人才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薪金水平,挖角他们想要的人才并同时垄断平台。
《经济学人》曾提出,在科技行业十分普遍的“巨头收购”模式,根本上是扼杀了创新。“谷歌每年都会举办开发者大会,在大会上他们会发布新的工具、功能并且宣布最新的收购。这样的大会总是会在创业者之中掀起一阵恐惧。风险投资人也会参加这个大会,看看接下来他们投资的哪些公司将会被杀死。”
云计算与资料分享服务企业Box的阿隆·列维(Aaron Levie)表示,以前初创企业在被巨头发现之前,还能有几年的发展时间。但是今天的初创企业们只有6-12个月的时间,之后马上进入巨头的雷达中。
近期和BiFi项目方聊起他们即将上线的DApp应用,一款基于私人云业务的去中心化存储工具BiFi Pro。好奇为何没被巨头绞杀?要知道他们可是一早就喊出了“网盘革命”的口号,直指百度、Dropbox这样的巨头应用。据项目方介绍,他们敢喊出这样的口号,一方面我们确实想吸引一批去中心化的理想主义跟随者,在一个小众的领域探索创新。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担心会成为巨头的靶心,国外有个类似的去中心化存储项目storj,到现在其提供的存储空间使用量不超过50%,说明我们目前的创业方向短期内并未形成强需求。分布式存储不是没有价值,只是短时间内价值小于共识,发展还需要时间。即使后期被巨头瞄上,也可以合作,使他们的解决方案对客户更具吸引力,毕竟科技巨头在云计算市场中拥有强大的立足点。假设Apple和Goolge开始使用BiFi Pro或Storj作为存储的后端平台,以降低成本并为客户提供更可靠和一致的正常运行时间。最终,这将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
这个例子似乎可以一窥那些在市场低迷状态下区块链初创企业者的心态。
【本文由优优财经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作者:夏秋
原文来源:http://uucj.com/article/82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