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民居与苏州民居在建筑群布局上,都属于庭院类天井式。
要说起来不管是四合院还是关中建筑,亦或是徽派与苏州民居,其主要格局都是一个正房外加东西厢房。其区别在于,四合院的东西厢靠后,与正房中间组成的庭院非常开阔;关中建筑因地理位置的关系,为防风和日晒,东西厢向院中集中,之间只余一个3米宽的庭院,以便房屋相互遮阴,所以庭院狭长;徽派与苏州建筑的天井式,则是正房与东西厢相接,中间留一个狭小如井般的口,故称为天井式。
天井庭院内或铺青砖,或砌成矩形水池。此水池在建造时已留暗沟与院外河渠或池塘相连,如有多个院落,则暗沟串连多个天井。庭院内每幢房屋皆有前廊或披檐,便于雨天通行。一般多为二屋,一层为厅堂待客,二屋居住使用。
因建筑过于密集,为防止火灾,屋顶为硬山式,再加筑形式多样的防火墙。
客家土楼也是十分有特色的建筑,最初构建原因是,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的野兽出没、原住民的袭扰、盗匪劫掠等,需要迁徙者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共渡难关。因此,本姓本家人选择聚居在一起,就建成了既相对独立又聚集在一起的土楼、围屋。每座土楼都会有祖堂,是婚嫁、祭祖的地方。
以四层土楼为例,一开间的一至四屋为单元分配各家,人口多的可拥有两个单元。一层作厨房和杂物间,二层储藏粮食和其它重要物资,帮底层与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四层为起居室,三层一般向外开窄窗,兼射击和采光功能,四层开大窗。一般圆形土楼开三孔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