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图密善的“日耳曼长城”

图密善的“日耳曼长城”

作者: 图林丫枝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18:47 被阅读0次

1

本书题旨:接上一本书的皇帝尼禄(54—68),然后顺序为:加尔巴(68—69)、奥托(69)、维特里乌斯(69),即罗马在短短的一年之内见证了三个皇帝的死亡。到此为止,历史上称为“三皇帝时代”,在塔西佗笔下“险些成为帝国最后一年”的公元69年也终于要画上句号了;韦斯帕芗(69—79)、提图斯(79—81)、图密善(81—96)和涅尔瓦(96—98)。注:数字表示在位时间,全部为公元后。

图密善(左)和韦斯帕芗(右)。前者图密善被处以“记录抹杀刑”。

本书讲述的是从皇帝尼禄的死开始到图拉真登场为止的不到30年之间的事情。准确地说,是从公元68年夏天到公元97年秋天为止这29年间的历史。在此期间有7人登上了皇位,即加尔巴、奥托、维特里乌斯、韦斯帕芗、提图斯、图密善、涅尔瓦。

2

人具有一种“将自己所处时代的危机看得比其他任何时代的危机都严重”的性格倾向。

3

弗拉维王朝谱系图

现代的很多史学家一致认为,弗拉维王朝皇帝们的最大功绩是缓解罗马帝国的危机,让帝国重新步入了正轨,并且通过实施修建日耳曼长城等多项政策,恢复了帝国的活力,奠定了让罗马帝国取得进一步繁荣的基础。

4

统治者便向统治者提出了以下三个条件:在统治上的“正当性”、“权威”和“力量”。

在奥古斯都创设的罗马帝政中,“正当性”指的是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认可,“权威”指的是与奥古斯都有血缘继承关系,“力量”指的是罗马帝国皇帝的两大职责——安全和粮食的保障,以及处理帝国经营上的各种事情所需的能力。

5

莱茵河军团的配置和主要道路网络

6

公元一世纪,莱茵河军团与多瑙河军团

7

公元66年时的耶路撒冷(出自山本书店刊《犹太战记1》)

8

日耳曼后裔部族居住地区

9

高卢全境

10

在耶路撒冷建立神权政体才是正统犹太教徒的心愿,这是无论罗马如何让步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两个民族对“自由”这个词语的理解是不同的。罗马人的“自由”意为在有军事力量保障的和平以及有法律保障的秩序下,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犹太人的观念中,能够建立神权政体才是“自由”。罗马人60年来承认犹太人特殊性的统治政策只能暂缓犹太教徒追求“自由”的脚步,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这种愿望。

关于这个疑问,塔西佗下面的这句话也许能作为解答:“犹太人对于我们来说之所以是难以忍受的存在,就在于他们固执地坚持自己与帝国其他的居民不同。”

11

犹太及其周边

12

罗马军在犹太战争中的进军路线

13

罗马军依照惯例在开战前进行了劝降的尝试,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在公羊冲破城墙之前”。公羊指的是用于打破城墙的一种破城锤,罗马军的军规规定,在城墙被打破前投降的人免死,不投降的人格杀勿论。

破城锤“公羊”(复原后的假想图)

14

提图斯凯旋门的浮雕,肩扛着已变为战利品的犹太式烛台的罗马士兵

15

罗马帝国的北部防线

16

日耳曼长城(想象图,剖面图)(图密善~图拉真~哈德良时期修建)

日耳曼长城(出自“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罗马篇)

修建完成时的日耳曼长城(出自E. N. Luttwak“The Grand Strategy of the Roman Empire”)

这条日耳曼长城由四个要素组成——监视用的碉堡、辅助部队的基地、主要战斗力的军团兵驻扎的基地、负责彼此之间联络的道路网络。日耳曼长城的修建可以说是图密善的最大功绩。

日耳曼长城(略图)

17

行省重组后的多瑙河军团配置

18

尤里乌斯·恺撒在比图密善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说过:“地位越高,言行的自由就越受到限制。”

19

阅读书目: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图密善的“日耳曼长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tn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