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办完走读手续后,我就正式开始了陪读的生活。
晚上10:15放学,很多家庭已经熄灯休息了,放学铃声才响起。从教室奔跑出来的孩子们,像潮水一样涌了出来。大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路边整齐地停放着一排一排的汽车。
走读后,孩子的状态明显放松了,睡觉也自觉主动了。没有像初中时,非要玩一会手机才肯睡觉。洗漱完后,23:00准时关灯睡觉。
早上,我要在5:15起床进行洗漱。看着窗外纵横交错的公路灯带,像闪亮的星河,划破黑暗的沉寂。
孩子的爸爸5:20起床。我们在5:40的时候喊孩子起床。
过去我喊孩子,孩子是根据我的语气的急促和音量的高低来判断时间的紧迫程度。所以孩子能拖就拖,能赖床就赖床。而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的在家里踱步、焦躁不安。
现在,5点40,闹钟一响,我轻轻地推一下他,这是第一次提醒。当他有反应时,我就不再催促。等到5点45分时,我再次轻轻地推推他,并轻声地在他耳边说:“45了,该起床了。”有时,我还会在他的脸颊轻轻地亲一口。
基本他在床上酝一会,就自己起床了。
送到学校后,我们就直接回家了。到家才6点30分。
因为回到家时间还挺早,我就做起营养早餐——小米粥。
小米、红枣、山药、南瓜,洗净、切丁后放到电饭锅里自动熬煮。
接下来,我就去超市买菜,准备我中午的饭菜,洗干净,切好备用。
过去,我经常去父母家蹭饭,或偶尔在外面买饭,只因为中午只有我一个人吃饭,做起来费劲不值当。
现在中午没办法去父母家吃饭了,天天吃外卖也不现实。于是,我又开始重操锅瓢,解决自己的果腹问题。
1个小时后,我就能品尝滋补养胃的早餐了。
中午12:15放学,吃完饭12:45,13:00前必须午睡。我也趁机补充一下体能。
13:50喊他起床,14:00出发去学校。
然后到22:15放学。一天一天周而复始。
我的时间从此不再自由。
如果碰到晚上有排练和音乐疗愈的课程,一结束,我都要匆忙的往家赶。
我感到自从开始陪读后,我就成了机器人,从早上睁眼开始,就开始连轴转。
不过,我也发现了陪读带给我的变化。
我开始早起了。过去断断续续的早起,从来没有坚持下来。因为陪读,让我被动的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就算以后不陪读了,这个习惯我也要坚持下去,利用早起的习惯读书,增加阅读量。
我对时间的安排更有节奏了。以前我经常散漫的无所事事,没事就拿起手机刷视频,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经常晚上2点才睡觉,早上也没精神。
现在,我的时间颗粒是按分钟计算,每个时间都是有计划的进行,没有了刷视频的时间。只要有空闲,就赶紧写作文,看小伙伴们的文章,或者听课程。
过去,一边情不自禁的刷视频,刷完又懊悔自己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没有价值的事情上。现在,时间更有价值了,没有再浪费时间的机会了。
跟孩子的亲子关系更融洽了。他非常清楚办理走读手续有多么不容易,我是竭尽所能的去做,他能感受到我对他的用心。
回到家,有了短暂的聊天时间。他也开始向我敞开心扉,我特别享受这亲子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刻。这是久违的感觉,也是6年努力学习改变后的结果。我心里暖暖地,再多的疲惫也被这幸福融化了。
我们还有多长时间能与孩子独处?
再过两年,他就要离开我去体验大学的生活了,接着就是就业,也不一定在我身边。所以,这两年是我跟孩子宝贵的陪伴时间,我要好好珍惜!
不求结果,只看过程。
在这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大人这样连轴转都吃不消,更何况孩子了。
我们的陪伴、接纳、支持与赋能,只要能带给他愉悦的心情,让他放下思想包袱去学习,化解对抗、抵触的情绪,让他不会感觉学习是一种煎熬,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结果就顺其自然吧,怎么样我都能接受。
也祝自己陪读一切顺利,愉快祥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