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在这一天,也就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一半。
从此刻起,气温开始加快上升,草长莺飞,万物复苏。也真正到了踏青的时节。
但同样,这一时节各种细菌、病毒加速繁殖、传播,宝妈们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春分之后的易发疾病。虽然是小恙,但“病在宝宝身,疼在妈妈心”。
到底会有哪些常发疾病,又应该怎样防治呢?
这里已为妈妈们盘点好,做好这些预防小细节,让妈妈和孩子们,在春天有个健康的开始。
01易腹泻
春分之后,宜人的天气,让妈妈们都按奈不住带宝宝出去一览春色,踏青,放风筝…
而街头上已有爱美的妈妈们不爱冬日的臃肿,换上了清爽的服装。
在中医理论中,春主风,春天是风邪当道。意思是容易因“风”而生病。最常见的就是因为受凉导致的腹泻。
黄帝内经有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意思就是春天因为“风”而生病,夏天就会有伴随腹部阵痛的腹泻,而且拉出去的东西里面还有没消化掉的食物。
大人尚且如此,小孩子身体器官尚未成型,怕是腹泻会来的更快更急一些。
另外,如果知道孩子中医体质的家长们,脾虚,舌苔白,常拉肚子的宝宝们,在这个时节更易腹泻。所以要更加防止孩子受凉。
如果妈妈们不知道孩子的中医体质,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填写小问卷后,免费测试宝宝的中医体质哦~
防治小细节
1、穿着上,春分后不要脱的过快,尤其是小孩子;
2、若要外出踏青,裤子、鞋袜要厚,上身衣物可适当轻薄,大人孩子都适用;
3、做菜炖汤,可多用干姜,效果很好。
02易上火
最近北方的天气,气候适合,但就是空气干燥,风多雨少。每天走在路上,不经意被风吹着,不知不觉间嘴唇干裂,感觉整个人都被风“榨干”了。
春分之后的天气,就是这样。人体的水分通过出汗、呼吸大量丢失,加上天气持续干燥、多风、昼夜温差大,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人体阴阳不能平衡稳定”,从而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喉咙干燥疼痛、大便干燥等“干燥”症状,即为“上火”前兆。
另外,春分之后,阳气上升高昂,所以中医体质阴虚,舌质偏红,容易便秘的大人和孩子,更易上火。
如果妈妈们不知道孩子的中医体质,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填写小问卷后,免费测试中医体质哦~
中医小贴士
阳虚就是气不足导致的热量不足,所以阳虚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手脚冰凉,手冷过肘、脚冷过膝。
这类体质的人群怕冷不怕热。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冬天睡觉暖不热被窝。
阳虚体质的女生比较严重的手脚冰凉而不自知会影响到生育,不容易怀孕。
阴虚就是血液供应不足,身体的津液不足,导致的内火过旺。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容易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尤其是夏天手心脚心发烫,晚上容易盗汗。
阴虚体质如果加上严重的熬夜,压力过大很容易引起糖尿病。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上火最典型的表现。气候原因,体质原因,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过食辛辣,很少喝水,少吃水果、蔬菜等,都是导致大人、小孩口腔溃疡的原因。
防治小细节
1、生活规律,不熬夜,少食辛辣;
2、多喝水,每日纯饮水至少800ml(纸杯约3-4杯)。
3、常吃青菜,多吃青菜,是预防口腔溃疡的最好的方法。
4、若已生“口疮”,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2,多吃水果更好。
03易失眠
春分之后,还有一个大人居多的不算病的病:失眠。
春分过后,由于昼夜温差,以及天气的多变,所以会引起人情绪较大的波动,导致肝气难舒,易升、易动。简单的说,就是由于情绪不顺畅引起的,表现为烦躁、焦虑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上火”,“火气”上升,神经过于兴奋,也会导致失眠。
失眠虽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病症,但确实是最熬人的。所以有失眠情况的妈妈们一定要按以下的方法,慢慢调节自己的状态。
防治小细节
1 尽量在11点以前上床睡觉;
2 晚上吃清淡型的食物;
3 睡前可以听舒缓的音乐,温热水泡脚10分钟;
4 睡觉前尝试揉搓自己脚心的涌泉穴100-200下,说不定会有奇效(可百度一下涌泉穴的位置)。
妈妈们都记住这些生活小细节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