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静作品‖析《确定位置》,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文静作品‖析《确定位置》,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作者: 海风轻吹 | 来源:发表于2023-05-17 23:43 被阅读0次

          首先很感谢李佳佳老师撰稿供大家研讨学习,两千多字实录与教案结合的教学设计和与之结合的课件制作很是不易,了解其辛苦,才觉得更应该认真学习,耐心分析,好好写分享稿。

          我结合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吧,说得不够准确的地方,请老师们多批评。

            一、教学目标言简意赅、人称定位、精准切入。

            1.目标语言人称:

            李老师的目标表述得逻辑清晰、完整细心,在每一条目标中,将条件、过程、结果都描述得很到位。只是有些冗长。例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这些是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就使得表述多了。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目的、教学效果,其他因素需要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体现。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地位也应在处处体现。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李老师用“使学生初步理解、使学生体验”这样的句式,老师变成了陈述主语,表述不够规范。正确的表述例如:“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

          2.重点难点设置:

          李老师的教学重点设置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分置相吻合,体现了李老师课堂预设投诸课堂实践的经验和功底。

          教学难点中“体会……应用价值”这一项,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引导和实施;“增强……意识和能力”这一项由于没有看到实录,很难对其进行评价。“应用价值、意识和能力”这样的词本身含义相对宽泛,学生也具有差异性,就更加不好评判。所以在重难点设置的过程中,老师是不是应该想一个比较好评价的点来进行课堂实践和学生素养方向的培养,而将这些类似宽泛、不好评价的内容归置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当然,从师生回答中也能多少感受到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是在慢慢形成的。

          二、教学过程贴切目标的同时,学生如何拥有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让我感到很有意思的是,李老师在引导学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时用了“面—线—点”的方法,螺旋递进、层层深入。播放李老师制作的PPT,也同样看到贴合的动画演示,这也许就是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服务作用吧。我很感动。

          李老师是有很强的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意识的,船2、船3以及飞机位置搜寻的情境创设,都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了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敏感性的同时,是否就有了创新意识呢?

          我在查询“应用意识”内涵的资料时,看到一个例子:一个女生的邻居奶奶生活贫苦、卖牛奶总是赔钱,有时进得少了不够卖,有时进得多了卖不出去。这个女生很同情奶奶,利用自己所学的统计知识,记录了奶奶一个月的牛奶实际进售次数,给了奶奶一个更好的进货方案……老师在举例时,是否也考虑一下这个例子能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同理心呢?孩子们愿不愿意运用所学帮这个忙呢?需要老师多少考虑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关注一些社会心理学的现象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把好脉了,才能让自己的创设更有效果,让他们有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创新意志。

          三、学科融合的目的是什么?

          我注意到李老师的PPT左上方有很多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众里寻他千百度”、“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这是老师的学科融合觉醒,老师开始有学科融合意识了。但有一些杂,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容易让学生养成现在社会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老门外汉”、“小老学究”的习惯。

          无论学科融合还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其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它前提条件必须是教师提升素养。老师杂学是为了专其一家,这个境界比较高,需要学很多,还需要有很强的学科专业素养、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等。我们都要敬畏学科,敬畏孩子,敬畏自己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静作品‖析《确定位置》,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lw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