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晚,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偌大一个中国,文艺创作人才济济。只要花功夫认真研究一下老百姓的情感需求是什么,怎样表达人民的期盼、人民的感动、人民的喜乐,要表达人民的心声,人民的兴奋,人民的愿望,要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结合起来。不要局限“仰视”,而要更多更好的“环视”和“俯视”。如果做到了这些,怎么就创作不出大家伙儿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来呢?有一些人,老是惦记着过去个别“搞笑高手”,他们的节目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个别作品娱乐性强,社会效益不好。在总结经验教训中,我们的艺术家们,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是能够找到鲜活题材、丰富内容的,是能够创新表现方式,精心打造一年一度全国老百姓期待的文化盛宴的。这,是我的愚见。
以前春晚逗人笑,
现在春晚很催眠。
花里胡哨歌伴舞,
又唱又跳好心烦。
就像一锅大杂烩,
看了半天不喜欢。
硬着头皮继续看,
越看越觉讨人嫌。
没有笑点强装笑,
或许不笑不给钱。
看完啥也记不住,
已有多年没看完。
哈欠连天实在困,
关了电视享悠闲。
想想还是从前好,
没有春晚也过年。
打着灯笼放鞭炮,
脚踏新鞋走得欢。
玩到半夜回家去,
繁星点点笑开颜。
春节的伟大之处,在于一个国家能不分天寒地冻与春暖花开的地域,居然这么自然、情愿、真心实意地加入如此重大的一次盛典,还是每年一次,从不间断,它的凝聚力到底在哪里呢?
这就是家庭中亲情的力量,让中国人能够自觉地遵循着人伦的大道,它大于宗教,大于政治,大于金钱,不管家在穷乡僻壤的山野,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奔,谁也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
习俗的认同,是生活状态的一致性体现,长久生活状态的融合,势必形成共同的集体人格,从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个文化的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之线。一个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织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用情感编织的血脉之网。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任皇权更迭、王旗易帜,中国人回家过年去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不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对宗族血脉的寻根问祖。
有人曾经担忧过域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节日,会淡化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的固守。可当人们在春运的当口,站在车站、码头、机场看看那些奔家去的人流,你就知道,心之所向,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就算把全世界的节日,都写在日历上,也撼动不了对中国春节的想往。一个融化在文化基因中的传统节日,对这个民族有如此强大的整合能力,多么令人惊叹。我们的春节,是我们对文化的认同、是对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觉汇聚成的民俗、民心、民意。我们的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最好体现!
伟大的民族必然诞生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必将凝聚伟大的民族!伟大不是吹出来的,是庞大的族群,经过几千年的磨难锤炼而根植血脉的认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