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
“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
这四句是唐朝韩愈所做的《秋怀》一诗中,是让我心有戚戚焉的几句。
思考了一下,这几句,在现实中可以作为“既然打不死土匪,那就等到土匪老死。”的一种处理问题方式。
也可以作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等待和忍耐。
这只是一己之见的胡思乱想。
其实,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面没有了令人烦躁、扰人清梦的知了鸣叫,桌上的餐盘周围也不见了飞来飞去、“嗡嗡”声不断的苍蝇,怎么能不感叹季节的变化或者感谢季节,让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听不到也看不到这些让人憎恶烦恼讨厌的小知了、小苍蝇了。
“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
这句话所含的最表层的意思,我在孩童时期也说过,但是说的可没有这么文雅,也没有韩愈先生说的早,不过想表达意思却不谋而合。
那时候,我们几个聪明伶俐的小朋友常在一起玩,在夏天的时候,总是有苍蝇蚊子围着我们转,很是让人麻烦。
记得当时我就说了:“真喜欢冬天,天寒地冻的没有这些烦人的玩意!”
同学们纷纷点头称是,但谁也没有反思我们几个人凑到一起,就是一个“垃圾堆”,能没有这些玩意“跟随”吗?
我们更没有注意到女同学的周围,就没有那么多苍蝇和蚊子,而且她们很喜欢夏天,因为可以穿上色彩艳丽的裙子,能让她们变得漂亮一些。
那时候,我们男孩子大都还处在心智未开的烂漫时期,思想上很是单纯。
对我们而言,在吸引眼球方面,蟋蟀、小鱼、小刀、玻璃球、土坷垃,远比那些穿的花花绿绿、爱哭、爱告老师的女同学吸引力大。
所以她们那到底有没有苍蝇蚊子的,实在是没有注意,也无暇顾及,更不会产生对比之后深层次的卫生思考。
原谅我们的年幼无知吧,我就自己原谅了我自己。
如果能够让我回到从前,我会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
其实,我现在早已经长大了,但是我的理智,要求我必须依旧把目光盯在美女以外的事物上。
为了不让人看出我的不理智,我就买了一个墨镜戴到了脸上。
在小时候,常听到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它告诉了我们坚持和认真做事的道理,但没人告诉我们,有关宝贵时间的流逝和值不值得的问题。
我那时想,一个老婆婆从一个黄花大闺女,一直磨到满头白发,绣花针还是没有磨成,她身上穿的、床上铺的盖的,也许都是用糨糊粘住的吧?
也可能正因为这一幕,把故事中另一位主人公,即:总是玩,不学习的小李白给震撼了,长大以后他才有感触地说出了“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人们常说的话还有:“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这与“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真的有点相辅相成。
《基督山伯爵》书中的结尾有一句话这样说:“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对于一个农业大国的人们来说,亘古不变的四季轮回就是“等待和希望”的真实体现,它也造就出了吃苦耐劳,特别能忍耐、特别能等待的民族性格。
“三思而后行”中也有“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的提醒。
时间告诉我们,不要着急,一切都让它来解决吧。
就如我那个同桌说的:“时间是最好的遗忘药。”
这话让我记忆犹深。
因为我觉得并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