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当我读完的时候,我不喜欢其中的任何角色,读的过程中有对一些角色的厌恶,随着故事的结束,那种厌恶就烟消云散了。读到最后一页的感受就仅仅是——读完了!对故事内容记忆和深刻,但是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
在我们读故事的时候,总是喜欢找一个理想的角色让我们体验他带来的无尽美好,也或者又一个极端负面的角色,使我们把内心的恨意投射在他的角色空间中而得到释放!但《李尔王》不一样,每一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每一个角色都可以让你在读完之后爱恨交织,并在复杂的情感中连同对恨的习惯性防御而一并将爱遗忘!最终,留在记忆中的,只有故事的情节,而少有自己的感受!
在几个伙伴的分享以及老T的解读中,重新唤起了我对每一个角色的感受,并且大大的拓宽了对故事、对莎翁的叙事结构、以及与心智的链接点等等维度上的思考。
那么,我就在简要的叙述故事梗概之后,以埃德蒙为主线来串一串这一路子下来的收获吧!
故事从李尔王给女儿分发土地开始,李尔王认为自己老了,要把自己管辖的土地分给三个女儿,分发的办法就是根据女儿们表达对父亲的爱的程度,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都分别因为表达对父亲无尽的爱而分别获得了三分之一的土地,而小女儿考狄利亚却坚持说“我对父亲的爱会尽我的本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坚决不肯像两个姐姐一样表达,这激怒了疼爱考狄利亚的李尔王,最终剩下的三分之一土地也平均分给了高纳里尔和里根,考狄利亚被李尔王嫁给法兰西王而随夫去了法国!
分发土地之后,李尔坚持拥有100个随从,而这引发了两个女儿的反对,甚至驱逐,最终李尔被迫露宿,而格罗斯特伯爵也因为帮助李尔而被自己的私生子儿子埃德蒙以及李尔当政的女儿挖去双眼后驱逐。
李尔的遭遇让考狄利亚希望通过法国军队战胜两个“可恨的”姐姐而为父亲报仇,而却因为战场失利而与李尔又再一次成为高纳里尔和里根的战俘。
而这个时候,埃德蒙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性人物,高纳里尔和里根同时爱上了埃德蒙,而且为了埃德蒙可以牺牲生命,并因为这份爱,里根下毒害死高纳里尔,然后自杀而死。
埃德蒙是格罗斯特伯爵的私生子,也因为渴望得到父亲伯爵的继承权而陷害哥哥埃德加,导致埃德加为了逃命而装扮成疯叫花以吃老鼠为生度日,并且默默的陪着被挖去双眼后被驱逐的父亲寻找并帮助李尔王。而在战场上,两个公主为了对埃德蒙的爱都死去的时候,埃德蒙,也被自己陷害过的哥哥埃德加刺死了,最后,考狄利亚也在狱中被埃德蒙派来的刺客杀害,李尔也随之因失去最疼爱的女儿而死去了!
故事以戏剧化的方式表达着已经被极端化的冲突,我想从埃德蒙开始,来梳理这部喜剧带给我们的启发!
埃德蒙——格罗斯特伯爵的私生子,一个具有贵族血统却不具备贵族身份的人,生活在“私生子”这样的概念中,被一种深深的忽视感和边缘化而陷入愤怒中转化成无数条恶龙压在内心深处,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得到伯爵的继承权,并且死死的被这个目标锁定,并最终为了达到目标而启动不计后果的杀戮性的抢夺计划,他设计周密的计划陷害哥哥埃德加意图谋反,并成功的让父亲信任自己,而使埃德加四处逃亡,接着,计划升级,埃德蒙跟里根举报父亲,陷害格罗斯特谋反,从而顺利使父亲被驱逐而得到伯爵位置!
在埃德蒙疯狂的启动杀戮开关的背后,我们看到处在分裂偏执位阶段的嫉羡具有的强大的恶龙的特质,那种狂暴的、不计后果的、极具破坏力的极端愤怒状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癫狂的人,他用权谋架构自恋、用理想化的王者幻想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且有俊美的外表和身体作为自恋的资源和锁定目标的资本,这一切使得埃德蒙拥有了王者的风范和气质,而这也恰是李尔年轻时曾经拥有的气质。
埃德蒙让李尔的两个女儿看到曾经仰望过个王者的气质再次的出现在生命之中,所以,高纳里尔和里根不顾一切的渴望并追寻着王者的回归,不顾一切的渴望得到埃德蒙,这个具有自己渴望的王者气质的人!
对于埃德蒙,计谋给他带来了高技能与高控制能力,目标的锁定使他具备了清晰的辨识度,但这些动力结构的背后,却是因为处于嫉羡状态中的低势能状态,目标的锁定已经使他没有办法突破低势能状态而只能通过理想化幻想的方式不断的补偿低势能带来的不安全感甚至丧失感,这也同时注定了最终埃德蒙终将有幻想破除,低势能姿态暴露而终结的那一天。
当埃德蒙临死前的时候,当一切理想化的幻想泡沫都破除,他真正的处在了实在界的时候,他渴望自己的一些杀戮行为可以撤销,渴望自己下令秘密杀害李尔和考狄利亚的事情可以被阻止,但是,那一瞬间的实在界浮现也终将归为悲剧的筹码,这一切已经不可撤销!
而与埃德蒙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他的哥哥埃德加,埃德加是具有贵族身份的被认可的伯爵继承人,在被认同的氛围和环境中成长,埃德加具有强烈的荣誉感,以及为荣誉而战的根基感,但他同时却也因为生长在被认同和呵护的环境中,而导致社会化能力的明显不足,所以,埃德加并没有以一个绝对合法主体的姿态呈现,所以父亲格罗斯特伯爵会很容易的被埃德蒙所蒙蔽而相信了埃德加谋反的行为!
再来看,李尔王的三个女儿,从表面上看,考狄利亚和另外两个女儿是不一样的,她单纯、简单、不阿谀奉承、却被剥夺继承权而驱逐,考狄利亚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同情,进而引发对另外两个女儿的恨。
从情感角度看,考狄利亚是第三个女儿,一般情况下,家庭中的第三个孩子都会得到更多的爱,更细心的养育和照顾,因为父母经过两个孩子的养育,开始逐渐看到 自己意志对孩子的影响以及通过经验的积累开始清晰爱的边界,这都导致了考狄利亚与父亲的关系更加的亲密,也得到更多的爱。
但是,我们从社会化的角度上来看,李尔除了是一个父亲,他还是一个国王,在分发土地的公众场合下,讲究的是游戏规则、合作的边界、以及边界所带来的荣誉以及被尊重,在这种情况下,考狄利亚把与父亲的私密情感放在公众场合下,并且幻想性的坚信,自己凭着对父亲真心的爱,以及因为得到父亲的私密的爱而带来的优越感,可以超越两个姐姐,而得到父亲的偏爱。但考狄利亚这种严重的社会化不足、边界的不清晰,给她带来的只有幻想的破灭和被驱逐的结果。
所以,从本质上看,考狄利亚得到父爱以及两个姐姐没有得到父爱的转而获得的社会化能力,都是被李尔作为一个父亲以及王者所格式化、阉割的结果,核心的一致性在于三个女儿都没有独立的自我和清晰的辨识度。所以,她们终将因为与李尔的一体化状态,而与李尔一起,逃不开死亡的命运。
那么,接着来看李尔这个人,他强烈的夸大性自体,让他认为自己永远处于绝对的王者地位,即使已经将王位和土地分给女儿之后,他仍然认为自己可以支配一切,这也使他退回到退行性幻想当中,以自己对自以为是的对女儿绝对的爱,而去要求女儿对自己绝对的服从,这种单线通道的思维,这种退行性的幻想,也使得随着泡沫的被一个个残忍的戳破而不得不变得疯癫。直到最后,沐浴在与考狄利亚的爱的幻想中死去!
在这一整套符号系统之中,所有的格式化与被格式化都环环相扣,以戏剧化的方式极端的展现着我们生活中更加隐晦的状态以及我们的心智状况。
而这其中又一个很独特的角色,他们处于符号系统之外的实在界,他们也因为处于实在界而显得真性情,那就是戏剧中小丑一般的弄人,弄人处在实在界,同时凝视着实在界,他与符号界的规则保持一定的距离,不靠近、不卷入,但同时也是因为不卷入,符号界也不纳入他们的思维与言语,弄人的言语,就如同符号化的人童年时一点点远离实在界的过程一般,本能性的隔离着弄人那来自实在界的声音。所以,弄人就像小丑,是那个只有被娱乐化才能存在的赤裸实在!
最后,落脚在老T分享的十四行诗的节律,以及人生铺过去、展开、再收回来的过程上,我看到、感受到莎士比亚的魅力以及生命的韵律,但我尚无法清晰的表达这种感受,就像人生,铺过去并不难,展开则需要足够的能力和自恋的高势能架构,而再收回来需要的又是怎样的建构与驾驭能力!当生命没有这个舒展的过程,那么情感作为一个不确定因素,就很容易被禁锢和压抑。所以,当听到那首《你就在我的武侠里》,当诗歌静静的随着音乐的旋律流淌出来,我感受到一颗颗滚烫的泪水流淌进心里,因为它不该流出来,因为它本然就是流淌着的,激情而不紊乱,不该因为你的拥堵而四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