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问:“人际交往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初心?”
孟子用一个“恭”字来回答。【书·洪范】貌曰恭。【礼·曲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疏】在貌爲恭,在心爲敬。貌多心少爲恭,心多貌少爲敬。为什么孟子在这里不说“恭敬”,而只说“恭”呢?我想,人际交往之道侧重于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强调的是交往的礼仪。心敬首先体现为体恭。
万章问:“人们常说反复拒绝他人的馈赠是不恭的表现,这是为什么?”
孟子告诉万章,这是针对来自尊者的馈赠赏赐而言的,他说:“如果你接受赏赐的时候,总是嘀咕他送的东西来源正当还是不正当,只有你觉得来路正当了才去接受,这种情况就是不恭,因此对于尊者的一般不应拒绝。”
万章又问:“如果发现礼物来路不正,心里是拒绝的,但不直接以这个原因推辞,而用其他托词婉拒,这总可以了吧?”
孟子回答说:“如果双方的交往是正当的,授受的环节也合乎礼法,这种情况之下,就是孔子也不会拒绝的。”
万章还是不服,他问:“如果有一个人在国门之外抢劫了财物,然后把它送给你,双方的交往是正当的,馈赠环节也合乎礼,这样就可以接受脏物了吗?”所谓“国门之外”,是指国境以外,比如诸侯从他国掠夺的财物,意指不是从自己人那里抢东西。
孟子说:“那是不可以的。”孟子引用《康诰》说,为了抢夺财物而滥杀无辜,蛮横不顾生死,这样的人老百姓无不憎恶,这样的人应该立即加以惩罚,而无需给他悔过的机会。从夏朝到商朝,从商朝到周朝,大家都遵循这个准则。如今这种乱象愈演愈烈,我们怎么还可以接受呢,这不是助长暴虐吗?
万章问:“现在的诸侯对老百姓巧取豪夺,这和强盗有什么不一样。如果他们在交往中,礼节这方面做得很好,那样君子就应该接受他们的馈赠,这如何解释?”
孟子并不直接回答万章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假设现在有一个圣王出现了,他是将当下的弱肉强食的诸侯都抓起来进行惩罚吗?还是说,先对他们进行教化,对那些屡教不改的人才给与惩罚?只要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据为己有,就是盗贼,道理不是这样的,你这样类推,是把概念绝对化了。”
【《孟子》简读之万章篇0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