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配置资源是一个资源经济学问题。
先说结论:那就是资源的边际产出相等,并且都等于价格。这里,价格才是调控的枢纽。
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的竞争条件下,当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利用都达到了边际产量等于其价格的那一点时,资源就达到了最优配置;当所有用途中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相等时,社会产出(福利)就达到了最大。这一理论被称为资源配置的“边际定律”。
“边际定律”以资源配置价格作为资源配置评价的指标。资源配置价格等于在其他资源投入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种资源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增量或边际收益。投入效果差,则资源配置价格低;投入效果好,则资源配置价格高;投入无效果或负效益,则资源配置价格为零或负值。
资源配置价格不同于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不直接涉及投入效果的问题,而资源配置价格所反映的是单位资源投入的边际收益的大小。
以化肥投入为例:一定量的化肥如何分配给两块(或N块)产能不同的土地使得总产量最大?假设我们平均分配给两块地,那么其中有一块地A的产量要大一点,A边际产量>B的边际产量,于是从B多拿一些花费投入A中会导致总产量更大,随着B地花费减少,B地的边际产量增加了,随着A地的化肥增加,A地的边际产量下降了,知道A边际产量=B边际产量时,总产量是最大的,当面对的不是两块地,而是N块地时,结论是一样的,当边际产量相等时,N块地的产量是最大的。这就是资源配置的基本逻辑。
其实包括电力、资金、人力、土地等等稀缺资源的分配也是一个道理,要让这个投入产出比为最大,就是要让“每块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假设最终的边际产量是,投入1单位化肥产出2单位粮食,那么在粮食价格和化肥价格的调节下,所有的土地都会讲化肥用量调节到“投入1单位化肥产出2单位粮食”的用量,大家不会多投化肥,因为继续投入1单位化肥得到的粮食会少于2单位,要亏钱,大家也不会少投,因为继续投入1单位化肥还是可以产出多余2单位粮食的,能赚钱,于是化肥一定时,产能不同的每块土地应该投入多少化肥使得总产量最大的问题就被市场价格给解决了。所以说,价格是最佳的调节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