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
“双赢思维”——合作共赢的法宝

“双赢思维”——合作共赢的法宝

作者: 绚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2-02 14:03 被阅读914次

           今天我想谈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

    什么是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就是不断地在人际交往中寻求双边利益,有福同享,皆大欢喜。这种结果会让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决定,完成计划。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既不是只顾自己利益,也不是一味妥协,而是寻求一种让双方都能获益的解决方案。生活不是零和游戏,不是我赢你必输,你赢我必输的模式,当把生活看成一个大舞台的时候,当把生活看成一条长河的时候,我们双方可以共同收获成长和利益。

    为什么要坚持双赢思维?

           作者将人际交往分为六种模式:

        利人利己(双赢)      两败俱伤(输/输)

        损人利己(赢/输)    独善其身(赢)

        舍己为人(输/赢)    好聚好散(无交易)

        最好的选择必须依情况而定,关键是认清形势,不要教条地把某一种模式应用于每一种情况。

           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都只是相互依赖大环境的一部分,于是只有双赢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

           输/赢和赢/输模式不合适,因为一方赢了,对方的态度、情感和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受到影响。举例来说,我是你们公司供应商,虽然在某次谈判中处处占上风,事事得所愿,但是此后,你还会再来光顾我么?因此,从长远观点看,这两种模式的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

           如果我只想独善其身,对你毫不理会,那就根本无法建立起合作互助的模式。

           从长远来看,不是双赢,就一定是两败俱伤,所以作者认为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如何成功践行“双赢思维”?

           要达到双赢的境界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及与人为善的胸襟,尤其与损人利己者相处更是这样。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少不了过人的见地、积极主动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作为基础。

           双赢的原则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

    双赢品德

           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

    诚信:双赢是人际交往的原则,对于人际交往来说,诚信是建立关系的基础,是为情感账户储值所必备的。只有诚信,才有信任;只有信任,才能有良好的关系;只有良好的关系,才能真正达成双赢。

    成熟:这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要求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在表达的方式方法上,又能顾及他人感受。只有找到二者的平衡,才能实现双赢。

    知足(知道充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宽广的选择空间。

           一个诚信、知足、成熟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用到什么技巧。

    双赢关系

           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缺乏信用,我们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

           双赢关系不会让问题虚化或弱化,也不会让意见分歧消失,但能够除去那些分散精力的消极因素,如对性格和立场差异的过分关注,从而为实现双赢创造出有利于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合作氛围。

           创造双赢的关系需要我们平时在情感账户多储值。通过以礼相待,尊重和欣赏对方及其不同观点来进行感情投资,随着交往的深入,你有更多机会来聆听和深入了解对方,同时也更勇于表达自己。你的努力将让对方相信你希望实现真正的双赢,而交往过程本身就是很棒的投资。

           要特别说明的是,并非所有决定都一定要以双赢为目的,即便是情感账户储值充足,认识这一点也很重要。需要强调的是,关系很重要

    双赢协议

           关系确立之后,就需要有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这种协议有时被称为“绩效协议”或“合作协议”,它让纵向交往转为水平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要有明确的规定:预期结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任务考核、奖惩制度。这五个要素赋予双赢协议重要意义,对此的理解和认可使人们在衡量自己业绩的时候有据可依。

           协议是一种契约,一种事前约定。中国人的习惯是做事前,碍于面子,不喜欢说的那么清楚,希望能够通过“交情”和“心照不宣”来达成,但有时是我们对关系过于乐观,有时是人的自律性差,有时是各自对结果理解的偏差,所以,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其实,事前对要达成的结果进行充分的沟通,能够避免很多麻烦和无用功,对结果是非常有利的。而结果的利好,又会促进双方的关系。所以个人是赞成事前约定的,特别是在工作环境中,应该尽可能采用书面约定的形式,无论是正式的合同、协议,还是邮件等形式,让大家对要达成的结果达成共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双赢体系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如果提倡双赢,却奖励赢/输模式,结果注定失败。

           一般来说,你鼓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想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应该建立配套的奖励体系,但如果这个体系与目标背道而驰,自然无法实现愿望。

           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源于体系,而不是人。再好的人,置身于一个糟糕的体系中,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当人们真正学会双赢后,就能够建立并遵守相应的体系,于是竞争变合作,产出产能并重,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体系化也是中国人需要向西方学习的。体系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从全局和大局着眼,而在细节之处体现目标。也就是说,你在做任何一个决定之时,都要以原则和目标为准绳,同时全面考察各个细节之处,逻辑严密,考虑周全。做到这一点,需要长期的练习和不断地实践。

    双赢过程

            哈佛法学院教授罗杰•费舍和威廉•尤利在《走向共识》中建议,在谈判中应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他们认为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要将人同问题区分开,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完成双赢过程的四个步骤:

     1. 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 2. 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 3. 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 4. 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双赢过程和双赢结果密不可分,只有经由双赢过程才能实现双赢结果,这里的目的与手段是一致的。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放弃交易)。

           好聚好散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利益共享,那就商定放弃交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我们之间没有期望,没有订立合约,没有雇用和合作关系,这比明确期望后再让对方希望破灭要好得多。

           心中留有退路,顿觉轻松无比,更不必耍手段、施压力,迫使对方就范。坦诚相见,更有助于发掘及解决问题。即使买卖不成,仁义尚在,或许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习惯四“双赢思维”讲的是一种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遵循这种思维模式,从宽广的空间和绵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待输赢,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在“双赢”的道路上,与你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双赢思维”——合作共赢的法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cr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