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疑问,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道理吗?
看一下我每周的安排,每周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看一部纪录片,每天还有一节云课堂(主要是TED、冬吴相对论)。
在计划之外,还时不时看一些短篇小说、文章,断断续续地一些哲学书、历史书。
这样算下来,每周能够接触到海量的知识,当然其中并不缺道理。就像我现在所写的,也是在总结我的一些道理感悟,更不用说那些大作家、大V了,有谁不是在有意无意地去说教呢?
有的时候我也很纠结,你看,我接触了这么多知识道理,咋总是感觉不到有啥变化呢?
我也产生恍惚感,仿佛做这些都没了意义,然后就动摇自己的信心和决定。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我最近总结的结论——做渠道的比做生产者的更受益。
怎么说呢,就好比《红楼梦》。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可是现在你看,最受益的是那些红学家,是那些解读的人。比如老子、孔子,就那么几句话,看看养活了多少人。
但是这些靠解读为生的人,我有一个疑问,他们是靠践行他们从别人的书中解读的道理成名的呢,还是只是靠解读?因为,他们总是说书中怎么样怎么样,让读者以为可以这么去做。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罗辑思维。罗胖真的会按照他交给大家的道理,自己去践行吗?还是只是一个知识贩子?
所以我现在对这些贩卖知识的人充满警惕。他们是践行者,还是贩卖者?是靠践行成名,还是靠贩卖成名?
好了,再回到开头我的纠结。
就是我发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知识和道理,多的你都没有时间一一尝试。哪怕你一段时间去践行一个,都时间不够。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人在不断地向你推销他的所谓人生体悟。
就像我家书架只有十五平,怎么可能放下两千本书?我只能按照某个标准,选择一些,舍弃更多。舍弃的那些不管质量有多高,它们对于我就是废纸一本。
我没有去看,它就与我没有联系。
那些我们总结的道理、从别人那学到的道理,也是一样,我不去用它,它对于我就是废话一段。
荀子不是说嘛,“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就是告诉我们学以致用。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习之”不是“复习”,是“使用它”。学到的知识拿来用。
可是我越来越发现,这么朴素的道理,践行起来实在是难。只要是难的东西,那去做的肯定是少数人。
《闻香识女人》里有句台词: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知道,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妈的太难了。
(完)
版权声明
欢迎转载,无需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