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去离家很近的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进行身体检查,我有多年高血糖病,每年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并发症,进行自我预防。
说起高血糖,这是一种富贵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机械化操作代替体力劳动,爱运动的人不多,得高血糖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年轻化。
#01
我住院这天,内分泌科十几间病房,只剩最后一个病房,我们病房四个人,同一天,先后住进去。
在我前面的病人,22号病人,是位小我一岁的妹妹,她得高血糖有十年病史。
她的病情并非乐观,早些年得了高血糖,不把这种病当回事,依旧海吃胡喝。
我的病床号 这位妹妹经历了几年快乐的生活,发现自己视力不佳,再来医院检查,出现视网膜脱落,是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当年做了视网膜修复手术,视力有所恢复,这才引起妹妹对高血糖这种病的重视。
这次春节期间,又出现不适状态,这位妹妹的女儿,已上大学,在女儿的催促下,请假来医院检查并治疗。
#02
24号病人是位七十岁的老太太。家住近郊海口镇。由老伴陪着治疗,儿女们轮流来医院陪护。
老人说,自从去年下半年。因外出发生车祸,并不严重。腿脚行动不方便,没有外出干活。腿脚就出现麻木与疼痛的感觉。
春节期间没控制好饮食,来医院之前腿部疼痛难以忍受,哪怕第二天是自己老娘九十岁生曰大寿。自己熬不住了,早一天住院,早一天减轻疼痛。
老人的血糖,忽高忽低,有时餐后两小时达到二十多个单位,有时空腹血糖偏低。
测血糖后,血糖偏高时。老人很迷茫,不知道吃什么食物才好。
每天早上,主治医生来查房,24号病人讲出昨天自己吃什么食材,医生听后,纠正他哪些食材可以少吃一点。
老人的儿女们来了之后,除了问问病情之外,也纠正老人某些不良的习惯。比如以前喜欢吃大米粥,冬天的晚上,吃过晚饭就上床睡觉。
他们劝自己的母亲,出院以后,主食以杂粮为主,吃过晚饭,农村天黑不方便外出走动,可以在室内走走,活动半小时后才上床睡觉。
#03
25号病人,是位79岁的老人,她的并发症很严重,左脚一个脚趾已经溃烂了,要准备截掉这只脚趾。
她来自望江县农村,老人是由儿子开车送到医院。从老人入院到我出院,老人一直闷闷不乐,只有陪护的五十多岁女儿,唠叨她的母亲。
大姐是老人大女儿,嫁在本村。老人一日三餐由大女儿全程护理。
老人的儿子看见母亲脚趾溃烂这样,责怪自己的姐姐有一半责任。母亲不愿意活动,自己能动都不愿意动。都是大姐惯出来的。
大姐有苦说不出,自己全心全意的护理母亲。本以为是孝顺。哪知这种病需要适量运动。母亲不爱活动。大姐依着母亲,反而害了她。
老人检查后,高血糖又贫血。脚趾溃烂,必须要截趾,但老人高龄,身体又不符合动手术。
需要补充营养,老人的儿女们商量,找熟人买了三瓶白蛋白,平时老人总是昏昏入睡,即便坐在床上,总是低着头,无精打采。
吊完两瓶白蛋白后,老人的头也抬起来了,精神状态有所好转,但依旧不说话。
大姐的唠叨也有道理,儿女们出钱出力护理,受罪的还是自己,这份痛苦还是要老人自己承受。
各项指标可以达到动手术前的准备,还要给老人准备截趾的腿进行疏通血管。
某天傍晚。老人疏通血管后抬到病床上,八小时之内那只腿不能动,大姐一夜没睡,就坐在床前用双手扶着母亲的腿,不能移动。
#04
我是23号病人。我住院后的第二天,就进行空腹抽血和各项检查。我的检查项目主要有心电图、彩超、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肌酐测定。
第三天,我的检查结果出来,比较乐观,心电图正常,彩超,除淋巴有小结块之外,胆部有黄豆粒一样大的结石,其他彩超基本正常,神经传导测定和肌酐测定检查正常。未发现糖尿病并发症。
检查结果出来的当天,淋巴小结块,医生给我配了消炎药水,每天吊一瓶,掉完四瓶消炎水,让我办出院手术。
其实,我得糖尿病有十年之久。十年前,我生了一场病,吃了大量西药导致血糖升高。
开始查出血糖有点偏高时,我感到很恐惧,因为我对这个病不了解。随着检查、治疗和内分泌科医生接触的多。我也坦然接受现实。
糖尿病是目前很难根治的一种慢性病,但是,合理控制自己的饮食和加强运动。可以推迟自己并发症的发生。
前五年,我是依靠运动与少吃食物来降低血糖。长期下来,我的营养不良,人的精神状态振作不起来。
之后跟内分必科医生沟通,我得糖尿病年龄比较轻。吃药有副作用,医生让我打胰岛素。
我的血糖主要是早上空腹有点偏高,所以每睌睡觉前打几个单位胰岛素。
打了几年胰岛素过后,我的体重明显增加。去年,内分泌科医生让我停止打胰岛素,改为吃口服降糖,我的体重降下来。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
生命是自己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即便像25床老人,有优秀的儿女,自己不运动,并发症还是由自己承担。
虽然我是糖尿病人,管好自己的嘴,抬起自己的腿,合理饮食,加强运动,往后余生,我的生活质量跟正常人无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