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32】大神(五)玉泉之迷?
小留流第127篇
“乾老”兴致来了,接二连三的实地考察北京的八个美景,逐个敲定,最后树碑立传钦定“燕京八景”分别是
“太夜晴波”
“琼岛春阴”
“金台夕照”
“蓟门烟树”
“卢沟晓月”
“居庸叠翠”
“西山晴雪”和“玉泉趵突”。
其实早在“女真族”建立了金朝时候,公元1185年,那个时候的北京叫“燕京”,就有了“燕京八景”,其中就有“玉泉垂虹”。“乾老”反复勘察最后推断出,古人说的“玉泉垂虹”是不准确的,甚至埋怨古人的描述误导了他,懊悔自己作诗失实了,最后“乾老”经过亲历亲为的科学鉴定,确定“玉泉趵突”为最正确的,并且千年不再更改了。
一、从泉水的流量看玉泉之迷,
大家知道“燕京八景”中西山附近就占了四景,其中两处景观“居庸叠翠”和“卢沟晓月”都是这边风景独好。无论古金朝时的“燕京”还是到了“乾老”时期的“北京”一千多年来,这两个地方的景色,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一个字。首先说明这两个景致的形容非常的到位,也可以说周围环境一直没有什么变化。我们来看看有变化的两个景致,
头一个:
“西山晴雪”金朝时叫“西山积雪”,请看这“积”字,形容下雪后,有非常多的雪堆积在西山上而形成的美景。结果元朝时改叫“西山霁雪”了,这“霁雪”一直叫过了明朝直至康熙年间还叫“西山霁雪”,这个“霁”字,形容雪后,天空放晴的雪景。而“乾老”考察后叫“西山晴雪”,这个“晴”字,形容下雪后天空非常的干净,没有一丝云或非常少云的西山雪景。大家请看“积”“霁”“晴”这三个字,是不是能看出一千多年来下雪大小的动态场景,开始是大雪老下,积了很多的雪,后来是时常下雪,再后来是雪后阳春白雪,当然了现在你再找一找西山的雪?
二一个:
我们一起看看“玉泉趵突”是个啥情况?自有记载的金朝以来一直到明朝五百年来都叫“玉泉垂虹”,当然了没有记载之前,垂成什么样子就更甭说了。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改叫“玉泉流虹”,想必“老康”也着实对“玉泉”下了一番功夫,思量再三用“流虹”比“垂虹”更准确。到了乾隆年间变化更大了改叫“玉泉趵突”了。这“垂虹”“流虹”“趵突”三个词更是形象的显示了泉水喷涌大小的动态场景。“垂”表示水从上向下垂直流下,水量大也。“流”表示水从高处向下流动,水量小了。“趵突”就是水从地下向上喷涌,一比较便知这泉水的大小有了很大的变化。回过头再看看“西山积雪,霁雪,晴雪”,便可以推断出明朝之前上千年也许更久,玉泉山的泉水出水量非常之大,大到从山腰上就往外喷“玉泉垂虹”,以至海淀的气候非常湿润,雨雪量自然大且多,才引出了“西山积雪”。
民国1934年,对玉泉进行了实地测量,在冬季枯水期,玉泉山的出水量还保持在2立方米每秒,泉水喷高到3米以上,夏秋季节水量就更大的多。就以民国冬季枯水季节测算的数据,每天玉泉大神送出的泉水就是172800吨。大家知道一吨水的体积是一立方米,如果把一天的出水量,一立方米挨一立方的排下去,一直能排到渤海湾,这还不包括泉宗庙流出的泉水。
二、从“玉泉垂虹”的“虹”字看玉泉之谜
有诗云:
灵波碧涌千崖高,落花点点浮寒瑶。
日斜忽有五彩气?飞上太空横作桥。
这是元朝“陈孚”描写的“玉泉垂虹”,这位大神也不是一般人儿,能见到“虹”也一定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后来的“乾老”天天咏诗,也未曾见过玉泉的虹,好不容易有了一首歌颂”玉泉垂虹“的诗句,又后悔写的不切合实际,追加诗句去更正。
那么这“虹”是否真的存在呢?
我小时候没有玩具,除了玩砖头,就是和泥。一天夕阳西下,我站在三角地院子的大门外,抱着水舀子玩水,对着天空乱喷的时候,突然眼前呈现出一弯小小的彩虹,把我给激动的就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夜里也睡不着觉了,第二天逮谁跟谁说,结果大孩子很不耐烦的说:“小屁孩能弄出彩虹来?谁信啊?玩去把!”。邻居小云子和我在这院里是最小的两个孩子,大中午的我就拉住了他,给他表演彩虹,半水缸的水都喷出去了,也没见到半点彩虹,最后小云子不屑的看了我一眼扭扭的走了,我想了半天,揉了揉肿起来的嘴,难道只能在大门口才灵?肿着嘴又喷出了剩下的半缸水,还是屁吗没有。这个彩虹困扰了我很多年,也喷了很多年,后来终于发现,一定要等太阳刚升起来或将要落山【入射角在40到42度】,而且要背对着太阳,喷出的水尽可能的颗粒要小而均匀,才有可能看到彩虹。现如今有喷壶了,早晨补胎的时候用喷壶检查轮胎时,可以很随意的喷出小小的彩虹。
好了,言归正传,这“玉泉垂虹”把泉水比喻成“虹”可以理解。但我以为“乾隆”之前,从理论上讲,恰当的时间,水汽和位置是完全可以看到“彩虹”的。首先玉泉山有别于其他山,它不但喷泉水,还几乎独自站在平原上,背靠着西山,大量的泉水从上腰上垂下来,会产生大量的水汽,弥漫在空中,太阳西下照射进水汽,在水滴中产生折射,在特定的角度和位置完全可以同时看到哗哗喷涌的泉水和绚丽的彩虹。当然了这“玉泉”自古就被大神所占有,一般小神是无缘观得此景的。到了康熙年间大兴土木,建园子盖房,导致水土流失加大,龙王大神有一点不高兴了,调整了一下供水量,经“老康”测绘“玉泉”从山间喷出的水量小了,但仍旧可以看到“虹”的,故册封为“玉泉流虹”。到了乾隆年间土木工程建设翻倍的曾张,龙王大神有点生气了,又减少了供水量。山间也不再喷泉水了,只从地面上喷水,水汽自然也就小多了,形成“虹”的概率也接近为零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57035/937ccfc714fe9170.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357035/28dab2387130746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