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齐王怨苏秦,欲囚厉,燕质子为谢乃已,遂委质为臣。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持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伯也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厉遂不敢入燕,皆终归齐,齐善待之。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齐使人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封泾阳君,秦不受。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不信齐王与苏子也。今齐、魏不和,如此其甚,则齐不欺秦。秦信齐,齐、秦合,泾阳君有宋地,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而不信苏子矣。齐、秦不合,天下无变,伐齐之形成矣。”于是出苏代之宋,宋善待之。
当初,苏秦的弟弟苏厉因燕国人质的事求见齐王。齐王由于怨恨苏秦,就要囚禁苏厉,燕国的人质替苏厉请罪才罢了,于是齐王让苏厉做人质的信使。由于燕国相国子之与苏代是姻亲,子之又想得到燕国的大权,才让苏代带着做人质的公子来到齐国。齐国派苏代回报燕国:燕王哙问苏代说:“齐王能称霸吗?”苏代说:“不能。”燕王说,“为什么?”苏代说:“他不信任自己的太臣。”因此燕王把政事单独委任给子之,不久让出王位,燕国发生了大乱。齐国进攻燕国,杀死了燕王哙、子之。燕国人拥立昭王,苏代、苏厉不敢进入燕国,最终都回到齐国,齐国很友好地对待他们。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扣留了苏代。齐国派人对魏王说:“齐国请求把宋地封赏给泾阳君,秦国没有接受。秦国并不认为有齐国的联合及得到宋地对自己不利,而是不信任齐王和苏代。现在齐、魏两国不和达到如此程度,齐国就不会再欺骗秦国。秦国如果听信齐国,齐、秦两国联合起来,泾阳君得到宋地,这并非对魏国有利。所以大王不如让苏代东去齐国,秦国一定会产生怀疑,不信任苏代。齐、秦两国不能联合,天下不发生什么变故,进攻齐国的形势就形成了。”于是魏王让苏代离开魏国来到宋国,宋国很友好地接待了苏代。
战国的策士们得宠时挺风光,落难也挺可怜的。
好了,我们来看看阿庇安的罗马史吧!
30.这次会商之后,巴布利阿斯生了病,退到挨利亚去了,两军准备留下尼阿斯多密提亚斯在那里作他兄弟的顾问。安提阿也和过去马其顿的腓力一样,认为如果他在战争中被打败了的话,他所遭遇的也不会比这些条件更坏了;他把他的军队集合在推雅底拉平原附近离敌人不远,把西庇阿的儿子送到挨利亚西庇阿那里去了。西庇阿劝告那些送他的儿子的人们说,在他本人回到军队里之前,安提阿不要作战。安提阿根据西庇阿的忠告,把他的军营移到西彼拉斯山,建筑一条坚固的城墙,把这座山防卫起来。他又以普利基阿斯河为界把他自己和敌人隔开,使他不致于被迫而勉强作战。但是多密提阿斯有野心,想由他自己来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他冒失地渡河,扎营在离安提阿二十斯塔狄亚①的地方。连续四天,他们双方都把军队在他们自己的要塞前面列成阵势,但是没有一方开始发动战斗。第五天,多密提阿斯又把军队列成阵势傲慢地前进。因为安提阿不应战,他把他的军营移得更近些。隔了一天之后,他由一个传令官在敌人可以听得见的地方宣布,明天他一定跟安提阿作战,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安提阿感到烦恼,又改变了他的心思。虽然他可以在城墙下坚持不动,胜利地把敌人击退,等候西庇阿恢复健康,但是他现在认为他的人数多,如果拒绝应战是耻辱的。所以他准备战斗了。
多密提阿斯用激将法激怒安提阿出战。
31.两军都在最后一更、刚刚在黎明之前,开出军营。双方阵势军队的部署是这样的:罗马军团为一万人,构成左翼,靠近河边。军团兵的后面是一万意大利同盟军;这两部分军队都列成三行战斗队形。意大利同盟军的后面是攸美尼斯的军队和大约三千亚加亚轻盾兵。这是左翼的阵势;而右翼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的骑兵,和攸美尼斯的骑兵,总数不过三千人。所有这些军队中间又有轻装部队和弓箭手编在一块儿,在多密提阿斯本人的周围有四队骑兵。总共约达三万人。多密提阿斯的岗位在右翼,把执政官本人放在中央。他命令攸美尼斯指挥左翼。他认为他的阿非利加战象是没有用的,因为数目既少,身躯又小,阿非利加的战象通常是这样的(小象总是害怕大象的),所以他把战象放在后卫。
介绍多密提阿斯的阵势和作战单位。
32.罗马人的战斗阵线就是这样的。安提阿的军队总数是七万人,其中最强的是一万六千人的马其顿方阵,还是依照亚历山大和腓力的方式排列的。这些军队安置在中央,分为十队,每队一千六百人,前排五十人,纵深三十二排。每队的铡面有战象二十二头。方阵的外表象一条城墙,而战象是城上的堡塔。这是安提阿的步兵的布置。他的骑兵安置在两翼,是由披铠甲的加拉西亚人和称为阿哲玛①的马其顿部队组成的,他们被称为阿哲玛,因为他们是精选的骑士。同样多的骑兵安置在方阵的两边。除了这些骑兵之外,右翼还有一些轻装部队、其他带银盾的骑兵和二百名骑马的弓箭手。在左翼有泰克托萨基人、特罗克密人、托利斯托波利人的加拉西亚部队和国王阿里阿累西斯所供给的卡巴多西亚人部队以及别的部落的混合部队。还有一一队穿铠甲的骑兵和一个称为伴侣骑兵的分队,这个分队是轻装的。安提阿是这样布置他的军队的。他似乎最信赖他的骑兵,因此他把很多骑兵安置在他的前线,而他应当最信赖的纪律最好的方阵反而笨劣地拥挤在一个狭小的地面上。除上面所列举的军队外,还有许多福里基亚、吕西亚、旁菲利亚、彼西底亚、克里特、特拉利斯和西里西亚的投石手、弓箭手、标枪手和轻盾兵;都是照克里特的方式武装的。还有其他来自达希人、密西亚、挨利马伊斯和阿拉伯的弓箭手,他们骑在行动迅速的骆驼上,他们从高处敏捷地发箭;当肉搏的时候,他们使用很长的薄片刀。安提阿又安置一些装有镰刀的战车在两军之间,以发动战斗,命令他们在第一次进攻之后,就退却。
介绍安提阿的阵势和作战单位。
33.他的阵势的外表好象是两支军队组织的阵势一样,一支开始战斗,另一支作为后备。每支军队在人数上和设备上都马格尼西是这样安排得使敌人发生恐慌。安提阿亲自指挥右翼的骑兵;他的儿子塞留古指挥左翼。象队司令官腓力指挥方阵,门提斯和修克西斯开始战斗。当天是暗淡无光的,所以这种显赫的阵势是看不清楚的,各种投射器的瞄准效力也因多雾和黑暗的天气而受到影响。当攸美尼斯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不注意敌人其余的军队,只担心装有镰刀的战车的进攻,因为这些战车大,部分是对抗他的,因此他聚集那些投石手、弓箭手和在他指挥下的其他轻装部队,命令他们包围战车,向马射击,而不向驾车的人射击;因为当一匹拖着战车的马变为不可控制的时候,那部战车就没有用处了,同时也大大地影响其余军队的秩序,因为其余的军队也害怕他们自己这一边的镰刀的。很多马匹受伤,因而拖着战车向他们自己的队伍里冲去。首先是骆驼队伍混乱了,因为骆驼是安置在战车防线之后的;接着是穿铠甲的骑兵混乱了,因为他们铠甲的重量,他们不容易躲避镰刀。现在骚动很大,产生了各种混乱,这主要是那些逃跑的人所引起而传播到整个战场的。恐惧的心理甚至比事实还要恶劣,因为在那个广大而拥挤的战场上,在混乱的叫喊和极端的恐慌之中,就是那些在场的人也不能很清楚地了解真相,传布恐慌的人总是夸大地传给和他靠近的人的。
继续介绍安提阿阵势。
34.攸美尼斯在他的第一次尝试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扫清了战车和骆驼所占据的阵地之后,领导他自己的骑兵和在他指挥下的罗马人和意大利人的骑兵进攻那些跟他抵抗的加拉西亚人、卡巴多西亚人和其他雇佣军,大声欢呼,鼓励他们不要害怕这些已经没有前哨支持的而又缺乏战斗经验的人。他们服从了他,猛力冲锋,结果,不但把这些人击溃,并且把那些已被战车冲乱了的附近队伍和穿铠甲的骑兵也打垮了。这些骑兵,特别是因为他们的铠甲的重量,不能迅速地转动和逃跑,被敌人赶上杀死了。这是马其顿方阵左边的情况;在右边,安提阿突破了罗马人的战线,把他们截为两段,追赶他们很远。
攸美尼斯取得首战胜利。
35.马其顿方阵列成紧密的长方形,侧面有骑兵的保护,但是当两边没有骑兵的保护的时候,这个方阵分开,以让那些在前马其顿方面小战的轻装部队通过,于是又合起来。这样拥挤在一一个长方阵被攻破形之内,多密提阿斯很容易地用他很多的骑兵和轻装部队把他们包围起来。他们没有机会冲锋,也没有机会疏散他们的密集队形,所以他们开始遭受很重的损失;他们非常愤怒,因为他们自己不能采用所惯用的战术而四面八方都受到敌人武器的攻击。但是他们在向所有的方面都伸出他们的密集长矛,他们向罗马人挑战,进行肉搏,总是保持着将要冲锋的样子。但是他们没有前进,因为他们是步兵,披着很重的武装,看到敌人都是骑在马上。最重要的,他们怕他们的密集队形分散开,他们也来不及改变这个队形。罗马人并不进行肉搏战,也不跑近来,因为罗马人害怕这些精兵队伍的纪律、坚强和斗志;只包围着他们,用标枪和箭向他们袭击。在这个密集队伍中,标枪和箭总是百发百中的,因为他们既不能把投射器挡开,也不能分开队伍以躲避投射器。这样在受到严重的损失之后,他们为势所迫, 一面威吓,一面逐步很有秩序地退却。就是在这个时候,罗马人还是害怕,不敢跑近他们,只是继续把他们包围起来,伤害他们。直到最后,马其顿方阵内部的战象被激动起来,不可驾驭了,于是方阵溃散,狼狈而逃。
罗马人的标枪,投射器占了远程攻击的优势。马其顿方阵溃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