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三毛是很不同的,她的很多写作不是展开想象去构思一个故事,塑造一个人物,建筑一个虚构的世界,她写的是自己,她的身体和眼睛所经历的,所看到的,这个真实的世界。三毛曾说她不属于这个芸芸众生中的任何一份子,她是异乡人,她一直在流浪,在寻找,在体验,所以她所经历的所有在她的心中和笔下都是脱离这个世界的,如诗如画,是三毛用超于世人的眼光去审视,思考,所以故事就像是一部部虚构的小说,虽然他们都曾真实发生,却有着让人向往却难以触及的境界。
美丽而神秘的沙漠《撒哈拉的故事》是笑着开始看,哭着结束的,本是一篇篇的故事,不知为何是这样编成书,前面是那么开心的看着三毛用愉悦或调侃的语气写她和荷西平淡幸福的婚姻生活,与沙漠的恶劣的生活斗争,和狡猾可爱的沙漠居民斗智斗勇,而到了书的后面,美丽的沙漠下面所埋藏的丑与恶,欲望与争夺都开始显露,那毕竟还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一群无知而可怜的人类,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却没有看到自己与外面的世界的差距,没有看到自己的内心败坏。而他们之外所谓文明的世界,想的却是去征服占据这片孤独遥远的土地,可是殖民,争夺都不会是最终的结果,三毛在这片土地上时也为这片土地的命运而担忧,可无论怎样,她热爱的是撒哈拉沙漠本身,她爱的是沙漠,不管它属于谁,沙漠还是沙漠。
一切仅仅因为一次偶然,三毛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看到了撒哈拉沙漠的图片,一种神秘的情感从她心底升起,牵动着她,“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三毛喜欢旅行,热爱流浪,而广袤的沙漠或许就是流浪者的天堂,那一望无际的大地,漫天黄沙的苍凉,自身所有的就是苍凉而悲壮的流浪者气质,站在茫茫沙漠中,人对于天地而言,就像是一颗沙子对于沙漠而言。人生于世,不过是在世间流浪一场,寻找自己的归处,或许穷极一生,我们也不一定能够找到。沙漠对于三毛而言,是她已经找到的归处,是她前世的故乡。
“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荷西叫三毛“异乡人”,三毛说“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就像没有人像她一样为了一张照片,一篇报道,跑到远在千里外的沙漠,所以也没有人理解她,支持她,或者理解的不正确,说不出她的心声。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这个世界的不一样感受,所以在她的笔下,沙漠呈现出它的美丽,它的温柔,它的神秘又浪漫的气息。“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地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浑厚雄壮而安静的。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流浪者也总会有个居所走进沙漠,走进那些总爱穿深蓝色布料的民族,三毛看到沙漠中升起的炊烟,搭起的帐篷,对她来说,是另一个世界的幻境,感触是深刻的,“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生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的近乎优雅起来。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生命在这里显示出了别处没有的坚韧与顽强,一种原始的美感。可对于三毛来说,来到这里她不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欣赏者,她是要在这里生存下去,所以她在沙漠里面临的生存挑战也是现实和严酷的,毕竟相差的不只是空间的距离,还有时间的距离,物质的差距,以及精神文明的差距。三毛和荷西一步一步将破旧的房子修理成一个家的模样,把像样的生活一点一点填充到他们的住所。他们为生活所需的物质奔波,忍受着劳累,严酷的环境更加深寂寞的感受,可三毛说,人多几种生活经验总是可贵的,至于寂寞的煎熬,三毛骄傲的拒绝别善意的在她看来含有怜悯成分的陪伴,“那一阵,我像个受伤的野兽一样,一点小小的事都会触怒我,甚而软弱的痛哭”可是这样也不会使三毛退缩厌烦,“撒哈拉沙漠是这么的美丽,而这的生活却是要付出无比的毅力来使自己适应下去啊!我没有厌沙漠,我只是在习惯它的过程里受到了小小的挫折。”在空闲的间歇,抬头看到沙漠的美景,三毛还是忍不住感叹,也忘掉了愁烦。当三毛和荷西驾车直渡撒哈拉,俩人也就双双坠入它的情网,“再也离不开这片没有花朵的荒原了”,而他们简陋而又甜蜜的家,终被三毛装饰成了沙漠中的城堡,让她重新回到风花雪月的生活中去。文明人,最终还是逃不开一切符合他们身份的东西,生活,物质被限制的跟沙漠中的居民一样,而内在的东西还是丢不掉,也变不了。就像三毛所说“生命的过程,不管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一遭啊!”不管是青菜豆腐,还是山珍海味都尝过了,阳春白雪也都经历过了,看到了想看的,经历了没有经历的,都是三毛流浪的指引,也是她想追求的人生。
三毛语录为了沙漠的美,三毛去到那里,为了和荷西的爱情,她留在了那里。而最深沉宽容的爱,是她真正给予了那片沙漠。三毛战胜了环境的恶劣还不够,难缠的邻居,无理的房东,搞怪的孩子,简直是毫无道理可讲的一群人,每天找三毛有借不完的东西,三毛都是有求必应。有人偷拿东西,三毛也无可奈何,狠不下心,一群蛮不讲理的邻居也是让她常常头疼,一件件事要是放到现在,个个都能闹到天翻地覆,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旁观者,我最初也是无法忍受,无法理解三毛怎会有那么大的宽容之心.慢慢才明白,真正爱一个地方,你会爱它的所有,接受它的所有,不能怪他们也是因为从没有人去给他们讲述那些道理,那就是他们一直以来所遵行 的,最原始的的规则。他们和沙漠一样,有着粗犷的外表和温柔的内在。所以,三毛在那里教他们识字,为他们医治,去用她的方式爱那片土地,回报它所给予她的美丽和震撼。
三毛笔下沙漠里的一个个人,他们只是人群中小小一个,站在广阔沙漠中更是不起眼的一个小黑点,可他们各有各的光辉,都照亮了沙漠,映出不一样的美丽。“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幸福快乐的”,真诚善良的沙仑追寻着向往的爱,尽管只是一场幻境,但那份真诚的心 最终会遇到一份真情。外表冷酷的沙巴军曹,背负着爱与恨生活在这片沙漠上,以冷酷的心独自承受着以往的恩怨,把自己埋入对撒哈拉威人的仇恨,而到了生死关头,他却救了他曾经最恨的人,我们才知道,他恨的只是当时无能为力的他,他用恨来承担当时的错误,奉献了生命。还有最后在充斥着混乱与争斗的撒哈拉死去的领袖巴西里和绝美的女子沙伊达,都是难以忘怀的身影。
《哑奴》那篇最令人感动,命运有时很不公平,一出生它就给了你一个固定的环境,身份和地位,有的人可以自己努力往上爬,有的人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生来就被注定命运的哑奴,只能沉默着顺从不与之相配的地位,因为他在三毛看来是那么聪明有智慧,而品格行为又不知比那些大财主高多少。他想要的也不多,只是简单的工作,每天能和家人在一起,守护着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们。那里的人贬低他,唾弃奴隶,三毛和荷西却视他为友人,性情相投相契,哑奴确实的一个可敬可爱的朋友。可命运的残忍之处就在于总会破坏美好,最终哑奴要被他的主人卖到另一个地方,他从车上逃下来奔向他温暖的家的那一幕至今不能从我脑海中散去,就那样绝望而又无奈的,他远离了这个世界给他唯一的温柔。而我心里的难受也只能像三毛的泪一样“像小河一样地流满了面颊。”
向往远方就是这么一个个鲜活的人,一幅幅苍凉的景,一幕幕身临其境的感悟,不管是爱是恨,那片苍凉大地在三毛笔下有了它独有的颜色。三毛在那里有她和荷西的幸福,是他们婚姻的开端。生活在那里有平淡,有起伏,有感慨,有悲伤,却不该有遗憾,因为每一件事三毛都去尽力做了,也去感受了,喜怒哀乐都是它本有的样子。沙漠对于三毛,是向往,是有爱有恨过后会依然深爱的土地。如果有一片土地带给我如此爱恨起伏的人生经历,我也会爱它如同三毛心中的撒哈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