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想写随笔碎碎念了,来写一点读书感悟吧,每天都写那些碎碎念,写得多了也没意思,适当的时候也要写点不一样的东西。
前两天我熬夜把余华的这部小说看完了,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
之前有看过一些小视频和文章介绍这部小说,对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也算了解,所以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跟读其他小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我知道了整个故事的结局,大概得情节,就少了很多悬念,但是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我主要还是想看作者究竟是怎样安排故事情节的,怎样描写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命运,环境,时代背景等。
我只想说,我是深深的被吸引了。
《活着》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叙述也很朴素。余华的力量就在于他的人物塑造和描写方式:要让读者自己去窥探那些生活与他们如此不同的人物的心灵,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小角色和风景的描写,也是寥寥数语就熟练勾勒出来了。
特别是作者在描写那个年代闹饥荒时的感受,就好像是自己经历了一遍,太有代入感了。福贵一家用一头有庆精心喂养的羊换了半袋米,支撑一家人三个月的伙食。最后实在是没有吃的了,家珍去娘家带回了一点米,把一家人高兴坏了,赶紧关门煮米吃。村里人都很久没什么煮了,看到福贵一家升火做饭,都来敲门,被家珍藏在胸口才躲过搜寻。最后还是被队长要走了一把米,说回家熬碗米汤喝吧,队长还很感激。老实巴交的凤霞为了一个红薯,被人打,她拼命护,最后也只得到了半截……
还有福贵每个亲人离世时的情景,深深的印在我心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人,勤劳懂事善良,最后却没了命。特别是有庆死的那段,让我胸口堵的慌,多么好的一个孩子,却被活活抽血而死。还有凤霞,多么好的姑娘,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好不容易遇到了那么好的老公,最后却难产而死……
读了这部小说,有如《平凡的世界》般给我带来的强烈震撼,都让我知道了那个年代人们活着的不易。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眼前人。
现在我有一个感觉,就是自己之前读的书太少了。
总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不会写好文章,那是因为书看得太少了,文章写得太少了。
只有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特别是这种经典文学类的,会让你有更多的感悟。
记得当时看完《平凡的世界》之后,我就特别想写一部关于自己家乡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地名,环境,故事等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些是自己经历的,有些是听爸爸妈妈奶奶讲的。我身边的那些人和事,也能写出几百万字的故事出来。
但仅仅是想想,能写出一部伟大的小说绝不是紧靠想想,必须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看过《活着》之后,我就想啊,我能不能也能以这种方式,去写我身边的一个老人,比如我的奶奶,比如我的外公外婆,甚至我的妈妈。我最了解的是我的妈妈,我就特别想写写我的妈妈。她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女人的命运……
摘抄一些精彩的评论:
我一直哭,一直哭,哭我没有鞋子穿。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有的人,他没有脚。
读余华的《活着》,感受人生的无尽的苦难与折磨,更感受着坚忍与珍惜。如果你觉得你的人生不太如意,那么我建议你快来看看这本书,相信看完这本书后,你会觉得,原来自己很幸福!
有人说,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那些路上的坎坷,都是教会我们坚强的必修课。人活着,就会有苦难。常听有人说,哎呀,这份苦若放在我身上,我可真受不了!我想说,谁都别说受不了,受不了是因为没有发生在你身上。苦难它像没眼睛的苍蝇,在人间乱飞乱撞,撞到谁身上谁都得受着,但是撞到了你身上,你也别绝望,要知道人生的路,有起必有伏,有苦也必有甜。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空。。。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