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新闻,标题为《“全球粮食安全遭到威胁”》,提到: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自然资源部官员博·达曼(Beau Damen)表示,全球粮食安全正处于一个“拐点”。大米的短缺以及米价的飙升重创了全球最脆弱的群体。
——其中,“最脆弱的群体”指一些贫穷国家中的弱势群体。
而为了控制本国国内物价,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印度于7月宣称,将禁止部分大米出口,此举给全球所需的大米总量留下约1040万吨的巨大缺口,约占全球大米总出口量的五分之一。此外,阿联酋也已暂停大米出口,以维持国内库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俄罗斯在7月17日终止了黑海谷物倡议,再加上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造成大米减产。目前,全球大米价格不断上涨,越南的大米出口价格飙升至15年来的最高点。
有些媒体直接将目前状况称为“抢米风波”。
印度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大国,越南能成为粮食出口国,袁隆平都功不可没。上世纪90年代,袁隆平被聘为国际首席顾问,十几次赶赴印度、缅甸、越南等过指导发展杂交水稻。1998年,越南农业部主持引进了中国的杂交水稻,5年后从粮食进口国变成了粮食出口国。
那么,我们的粮食是否完全自给呢?并不是。关于粮食进口,我看到一个说法:据说是一位老干部说的:粮食是用土地和水生产的,进口粮食就是进口别人的土地和水,相当于拿钱买别人的领土,现在打仗占领别人的土地很难了,就拿钱买吧。据说当年就是这句话使得我们转变思路,开始进口粮食。
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收入增加,食品消费在收入中占比是减小的。而深层的原因在于,人体对于食物的需求很快就达到了生物意义上的饱和,更多的食物消费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生物意义上的效用。
所以,才有“合理进口粮食”的说法,即保护本国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防止过度消耗耕地和水资源,保障粮食生产潜力。
袁隆平也曾密切关注和思考着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出路,他说:“现在中国人口仍然在逐年增加,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耕地每年减少600万亩,占所有耕地的0.3%。这样人多地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要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只能依靠科技进步,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所以我们搞超级杂交水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目标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具体而言,是食物总体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作为饲料粮的玉米自给率保持在85%以上,肉蛋奶保持基本自给——这里也反映出食品结构的变化。
所以,在此次的粮食恐慌中,我们会不会受到冲击呢?
还好。虽然我们的确减少了粮食进口,但对于1.4亿吨的产量而言,这点减少不至于有明显影响。加之我们有强大的农业机械技术和完善的粮食储存体系,离“粮食短缺”还很远。据日本媒体报道,中国小麦的储存占全球54%。真真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