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使人学习,早起第四百零二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643416/71d51396de9b6e2d.png)
今天看了一篇马尔克斯的一篇访谈录,也就是写《百年孤独》的那位作者。题目为《谈文学创作》,里面的些许文字颇有感触,也带给我了一些反思,更多的是启迪。
这些文字就是马尔克斯谈及其他作家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时说的一段话。
要不是我在二十岁的时候读到了《黛洛维夫人》中这样的一段话,我会是一个与现在不同的作家了。
当时毫无疑问,有什么大人物坐在车内,显赫人物正隐蔽地从平民百姓身边经过,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离英国的尊严这么近,它是国家的永恒的象征,当伦敦变得只是一条杂草丛生的道路,当那个星期三上午的伦敦街道上的行人变得只是一堆尸骨,三面落满它们自身的灰尘,里面有几枚结婚戒指,还有无数颗缝补过的龋齿,那时候,迫不及待的考古学家们一定会在对历史遗迹的挖掘中证实它的。
因为它完全改变了我的时间概念。也许它使我在一瞬间就看到了马孔多(《百年孤独》中的一个城镇,布恩迪亚家族的故乡)崩溃的全过程和它的归宿。
我记得她的一句格言:生活不是整整齐齐排列好的路灯,生活是一个明亮的光环,一个半透明的襁褓,从我们懂事一直到死,一直被包裹在里面……
这就是诗,但也是生活本身,当然也是小说。
人的每一个身份都会受到其身份行列中极致人物的影响,这种影响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在生活之中,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在孤独之中会下意识的寻求温暖,寻求认同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也会去找那些使自己极易增强信心的名人,因为他们被人认同,被人关注。
诺贝尔奖是一个标准的身份标识,能得奖的人都是在某一领域极致的人,也更容易被社会所认同。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道尽了我们的现实生活,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应该发生的,而孤独是一直伴随的,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不曾缺失。
2019年5月5日
我是有点逗的正经人
时而神经,时而正经,就是个不服输的人!
一名终身学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