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小组试讲猝不及防抽到我们小组了。总的来说,表现还可以,没有怯场,语言也算流畅,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在准备上,我们小组准备得还是比较充分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磨课。大家也都能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过是配合度高不高罢了。那么我和其他小伙伴的差异就在,懒,详案没有写出来,稿子能够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规范语言。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对眼神运用还是比较到位的,没有出现练习过程中的乱飘现象。表情管理也比较到位,确实在笑,也比较和蔼。但是呢,驼背还是很明显的,整个人的仪态都不好了,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多注意。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技巧上,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
第一,备课过程中不够全面,导致漏掉了一个问题。那么在此对自己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把教材从头到尾阅读三遍以上再开始查找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明确列出框架和主要问题以避免遗漏。
第二,讲授的理论深度不够。最能体现理论深度的是,马恩原著的引用、基本原理的阐述、大学所学知识中的基础知识(比如高中时老师补充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老师对我们小组的评价是“生活化”,我们的选材、语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同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一方面需要自己加强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备课是注意到这一点,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
第三,小组讨论的深度不够。一个是时间没有留够,还有一个是同学们的不配合。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够时间,深入学生,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分层次/转移重点)。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喊同学的名字,以示亲切……
第四,PPT过于简单,逻辑性欠缺。我们的PPT在细节的处理上很到位也很有特色(水印、环节名称内容)。但是我觉得与第一组相比,我们的逻辑性很欠缺。节与节、张与张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此外,在PPT的动画设置和文本框的应用上很偷懒。
第五,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常常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次的讲课中就没有做到。首先是师生互动次数少、无深度,这个与同学不配合有很大的关系,在此暂时不多赘述。其次,是缺乏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措施类的问题,直接整条整条地放出来,观感不好,引起学生的反感,其实仔细分解分析,这一条条的措施还是有迹可循的,结合图片材料提示学生是能够回答出来的。老师如是说。(但是我觉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好像没有这么多时间……)
那么我们做得比较好的还有就是,我们明确地点出了德育,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的点是需要明确点出来的。我们做的不错,但是依然有待完善,比如如何点,点到那一步,语言的组织等等。
虽然老师喊着我的名字夸了半天,后来发现名字跟人对错了……但是我觉得自己的表现还是可以滴~以后要把握机会,多锻炼啦,还有就是不能偷懒。痛苦与收获正相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