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会在微博刷到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
一个孩子的成长会伴随着原生家庭的价值观而发展。
“你看看,隔壁王叔的女儿这次考试又拿了第一,你看看你,还是在班级前五来回徘徊。”
说完,你就又习惯性甩给我一个白眼。我只能又默默承受下来,反正我跟你的理论永远都是半路终止,也就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其实我这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了不少呢,连老师同学都对我讲了不少好话。可是在你这,我永远都感受不到你对于我的鼓励,你永远都看不到我的努力,我永远都陷在“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那个怪圈里出不来。
我可是你的亲生骨肉,可是“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更能迎合你的心意。
在[都挺好]这部剧里,姚晨扮演的是苏明玉。典型的女霸道总裁,有着优渥的生活形式。
可在她小时候,母亲却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传统妇女。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抵不上两个哥哥的一半。母亲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两个儿子,苏明玉只不过是活在这个家庭的透明人。
那根深蒂固的典型重男轻女传统家族,即使苏明玉再怎么据理力争跟母亲阐述自己的权利,自己应得的。最后换来的只有不理解、不认可,换来的只有冰冷冷的巴掌。
即使是家里的最小的孩子,也丝毫得不到宠爱。有的只是不停的牺牲从父母长兄那应得的疼爱全部如数奉还。
那次,母亲的葬礼。苏明玉还是会如往常一样沉醉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曾掉下一颗泪。哥哥们觉得自己铁石心肠,可又有谁知道自己所受过的伤痛,流过的泪呢?即使是最亲的人,也不曾察觉出那些暗潮汹涌的小情愫,那我还能像谁倾诉?
张爱玲说:如果你认识过去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我会举起双手双足去认同这句话。
那些在原生家庭给予我的痛,我选择视而不见,而不是去把所有受过的疼痛双倍赠还是我最大的宽恕了。
剧中苏明玉母亲的一句:“你怎么能和两个哥哥比呢?我们只负责养你到18岁,你以后还是要嫁人,到老了,我们我不需要你养。”或许勾起了不少活在重男轻女家庭中女孩的同感。
这种类似的话语能够随时吹灭本来燃起的所有希望的火苗。
苏明玉很爱很爱这个给过她伤痕累累的原生家庭,选择一次又一次的原谅。可是,到头来,得不到认可,甚至还会在原来的伤口上再烙下印记。
会感到绝望无奈,想得到他们的认可,又想让他们自己明白本身那些思想是错的。等不到回应时,攒够失望就毫不犹豫的离开了。
被爱环绕的人总是能随时得到回应和保护,不被爱拥护的人怎么会不感到委屈呢?就好像全世界都选择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被抛弃的一方总会感到心如死灰。
你有什么时候被父母伤害过,至今无法释怀吗?
我很庆幸我没有过这种情形,即使有过小小恨意,也总可以在下一个爱的怀抱中释怀。但总不会缺少那些被过度爱意抑或匮乏的关心中无法释怀。
她说:“我奶奶总是恨我是个女孩,说我在家就是浪费粮食,还不如去死。”
她说:“我爸爸妈妈都不喜欢我,但很爱我的哥哥,即使我有2个哥哥,我也收不到任何来自爸爸妈妈和哥哥的疼爱,我就是个透明人在家里。哭的时候没人安慰,开心时也没人分享。”
她说:“妈妈对外谈及的都是弟弟,自从弟弟出生后,妈妈把对我仅有的那么一点关心全部转到弟弟身上了,我连一点点抱怨都不可以。”
每一个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都是女儿跨越不了的高峰,横渡不了的大洋,解脱不了的枷锁,无法逃脱的牢狱。
父母会女儿觉得,是不是自己作为女的就本不该得到被爱。她们会在心上蒙上一层白纱,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自卑、恐惧甚至不敢去爱。
你要知道,有些痛是会跟随一辈子,挥之不去的。
人们总会觉得有些痛是可以随着时间的远去而自己消散。但其实不然,有些伤痛是无法抹灭的,它只会越来越深刻,需要用更长时间或者一生的时间忘记。
原生家庭的影响大多数都是性格上。
从小不被爱,缺乏爱,所以长大后表达爱都是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的。想要把所有在家庭中得不到的疼爱,都希望在朋友或者爱人身上获取。一旦爱意消失了,或许就是离开之际。
那种脆弱,不被重视,导致了后天成长敏感的心态,渐渐的就失去自我,慢慢低到尘埃里。那是一个漫长无尽头的隧道,漫无目的的走着,就算有碎石荆棘,也无法知道,因为前方没人为你打灯。
有的时候,往往最亲的人给予的痛,永远都是最难治愈的。是的,我们无法否认他们是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是开始,也是结束。
他们总会对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说,毕竟他们是父母,该了结就了结吧,没必要把关系弄得那么僵。
可谁又能了解那些痛,流过的泪?伤疤结疤,还没痊愈,又不知道在何时把还没愈合的伤口重新撕开。
或许我们没能决定选择出生在哪一个家庭,没能去选择谁谁做我们的父母。可是,我们能选择以后走什么路,去接触什么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