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文汇报的统计,中国有近一半的老年人买过保健品。
保健品这种东西不知什么时候一下子在全国繁盛起来。
我想人们趋之若鹜的一个原因就是养生,养生的一个原因就是怕死。怕死这句话说起来有点戏谑,但耐下心来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谁是真的不怕死的?
大千世界,每个来到世上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使命,都不会,也不愿意白白地去死。生命和文明发展的一个基础,就是求生!
只是我们人类是这个世界上的特例。
我们不是猪马牛羊,它们纵然怕死,但摆脱不了死亡,而我们人类有这种可能。
清末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只有34岁,而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是76.34岁,部分发达城市人均寿命甚至冲破80,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我们的确在现实层面上延迟了死亡。
只是,科技的成就没有给我们满足,它给我们的是更多的要求和希望。
人,永远想活得更长……
秦始皇当年这样,2018年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娘也是这样想的。
正是有人有欲望,才有不良商人妄图钻这个空子,用这个机会,狠狠捞上一笔。
他们下手的对象是老年人。
共青团中央最近转了一条微信,题目是一位养生骗子的自白(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GZbOwS9mUyC-QB8iU3xpw)
只要读一读就能发现,专门掏老人钱包的企业营销手段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发放免费物品。用鸡蛋,大米,矿泉水等吸引老年人,并根据传单接受程度和领取免费物品多少确定优质客户,再针对性地拉拢,发展。
第二,对老年人过度热情。无论是六十的大爷还是八十的大妈,一律都叫叔叔阿姨,为了让你感觉年轻。
第三,卖的保健品都叫保健食品,让你放松警惕。
最后,也是让我最惊讶的,是所谓“会销”。其实就是靠召集老年人一起开会的形式销售。
所谓的“会”,可能是请了某个养生专家,也可能是请了哪个医院的蒙古大夫(绝大可能性是假身份)。讲的内容都是大路货,却最后万变不离其宗地,将话题带到销售上!
我觉得“会销”还不准确,应该叫“课销”!
真不明白了,如果请名校教授,讲个专业领域的知识,能有这么多人来听吗?肯定没有。
但是只要这课讲的是养生,或者起个什么健康大讲堂的名字,不管讲得怎么烂,都有一群人乌泱乌泱地去听!
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
又是谁在组织这些课程?
去听课的大爷大妈,是否有人想一想,究竟是谁那么热心通知你们去开会,去活动,去学习?是党组织,团支部?还是金融社会的活雷锋叔叔?
究竟是谁担心你在家看电视,耽误了大好青春年华,丧失了养生学习的机会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我看,热心到打电话,登门拜访的,更可能是某个伪劣养生企业的业务员吧?
他轻言密语,掏心挖腹,比你闺女贴心,比你儿子嘴甜,究竟是为了谁?
您要能说出他关心您甚于关心他自己的父母,估计自己听了也要觉得搞笑吧!
在嘲笑这些坑老人的公司和被坑骗的老人时,我们也希望社会上有更多靠谱的真正福利老年人的机构。
甚至,我们可以把大学开放给中老年人,作为他们学习和交流的第二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