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考的逻辑”来检验《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关于金字塔原理的应用(或金字塔思维的运用)。如果我们把这本书作为对象,那么本书的结构或形式必须符合书中所讲的内容,即作者是应用了金字塔原理才完成这本书,或者说本书展现的结构和逻辑能证明这本书的内容,如此这本书才会更具有说服力。(作者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言论)
换言之,这本书的结构应该遵循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但是,我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总感觉哪里有点问题,像是逻辑,又像是框架,总之觉得书中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在说服力上有瑕疵。
既然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和规范动作。那么,我们应用金字塔原理的结果一定是遵循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我们可以运用金字塔原理来检验这本书是否遵循了金字塔原理——即运用“思考的逻辑”来印证本书的内容。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金字塔中的思想以三种方式互相关键———向上,向下和横向。
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同一组中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具体的顺序取决于该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演绎推理,还是归纳推理。
换言之,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也可以理解为,文章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必须遵循MECE原则(各个部分相互独立,不重叠;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无遗漏)
金字塔原理的展开是先横向再纵向。因此,我们先找出文章逻辑框架或结构,然后从横向上开始检验每一组中的思想是否属于同一逻辑范畴,然后确认逻辑顺序,再检验纵向的思想是否总结概括提炼了“思想精华”。
具体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找出逻辑框架
2.检验每组中的思想是否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如果逻辑范畴没有问题,那就确定逻辑顺序
4.确认表达方式是描述性语言,还是行动性语言
5.确定每一层次上的思想都提炼总结了思想精粹
一般文章的目录就代表书的结构,但它只是对结构的反映,并不一定反映真实的结构。
我们从目录下手,先检验横向上的逻辑范畴。
很明显,横向上出现问题,同一组中的思想并不符合同一逻辑范畴,一级标题虽是归纳,但“表达的逻辑”与其他三个(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根本不属于同一类别,“表达的逻辑”属于理论,其他三个都属于实践应用。
因此,把它们归为同一组违背了金字塔原理的分类规则,并未做到归类分组。(“表达的逻辑”应该单独分一组,“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分为一组)
如果从MECE原则来看,一级标题明显违背了MECE原则,“表达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发生重叠,并没有做到相互独立。因此,书的结构,或目录存在问题。
可是从书的内容上看,阅读还是比较顺畅,逻辑也非常清晰,感觉并不存在问题。这种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造成我们理解上的矛盾。
那么《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的合理结构应该是
搜狗截图23年03月09日2239_1.png
(当然,“思考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也可以划入“表达的逻辑”中“如何构建金子塔”下面一级,因为构建金子塔的过程本身就还有检验与解决这两个环节,这刚好对应“思考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总而言之,《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的目录省略了一级目录,直接跳到了二级目录,将两个不同组的二级目录归为一组,这违背了归类分组的原则。表面看没什么问题,可实际上会造成理解上的混淆,起到误导的作用。
因为,绝大部分人会本能的将文章的目录当成文章的真实结构,认为结构=目录,很少意识到目录不过是对结构的反映,目录未必就一定要反映真实的结构,于是这种认知偏差,会将读者的理解引导至另一个方向。
不得不说,这种设置非常的隐蔽、巧妙,初学者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造成认知冲突,理解上出现问题。就算思维能力非常出众的,也不容易分辨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私以为,这个陷阱大概率是有意为之(作者后来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专门给公司培训这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