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睡得比较晚,并不困,快凌晨三点时才在酒精对身体的不断进攻下睡着。
早上8点闹钟非常准时的响起,不准时的是还处于困倦的自己,不愿从床上爬起来,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做梦。
迷迷糊糊去冲澡的时候,终于感觉自己还活在现实生活中。
换好衣服到了律所,一边啃着减肥的全麦面包,一边看着最近要做的事项清单。
惊奇的发现,目前手上的所有案件要么在等待立案成功,要么在等一同办案的大律审核我写的文书,今天反倒还闲下来了。
正好觉得身体还没缓过来,也不知道做什么好,Z哥让我帮忙网上申请执行立案,在得到不急的答复后,索性准备将这两天在看的毕啸南写的《在你们离开以前》阅读完。
最开始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经常使用的阅读软件——微信读书给它的标签为“神作”,随手点了进去,看到简介,才知道这本书是关于父母的,想到自己的父母,便带着好奇和疑惑开始读这本书。
真正读完后才明白它讲述了有关两代人之间的深情、碰撞、疑惑与无法缝合的生命遗憾。温暖动情,笑中含泪,也动容治愈。在“离别”“老去”“和解”“礼物”等主题的探索中,展示了一代年轻人对于两代人关系的思考与生命意义的思索。
阅读完我不禁在想自己好像从未真正的了解过我的父母,没有像看待一个平等、独立而完整的人那样看待他们。
这让我陷入沉思。
对于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来说,他们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
(新月)-2-
正如作者所说:
“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爱过谁、怨过谁吗?可曾有过像我一样的理想和追求?他们有只属于自己的巨大的遗憾吗?我像打开自己一样打开过他们吗?像爱过自己一样爱过他们吗?或者,像看待一个平等、独立而完整的人那样看待过我的父母吗?”
我有吗?我没有。你们有吗?
我好像也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各自不同的生命,是各自有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甚至是各自完整的人。
母亲2018年病逝之后,我与父亲的交流变得更少了,偶尔还会产生争吵。
想想从小到大,像大多数父亲那样,他翻来覆去的老是那些“礼貌”、“喊人”、“勤快”、“懂规矩”之类的朴实教育,也不怎么会向我表达,喝醉后也老是重复自己上一秒说的话。
但他就是一直在那里安静地守护着我,话从来也不多说,对我也很少批评,好像不管我做什么他都是默许的。
回想我当前人生大大小小的事,虽然他偶尔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但也仅限于三两句的表达,他几乎完全尊重了我所有的个人选择。
阅读完《在你们离开以前》我才意识到,我骨子里刻着的这份自由的气息,是父亲为我守住的。
如果说母亲更多影响的是子女人格的完整,情感关系的互动,父亲则构建着子女们的行为规范与处世原则。
(旧照)-3-
现在他在老去,是身体的衰老,也是灵魂的孤独。
我这辈子可能永远也不会了解他,但我渐渐在时间的推移中懂得了去理解。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孩子永远在等着父母的道歉,父母也永远在等着孩子的体谅。
作为父母,真的懂得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意志是小概率事件,他们也是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发生了身份上的变化:从别人的孩子变成了爸爸、妈妈,瞬间就成了“大人”。
于是在二十多岁的年纪,扛上了责任的重担,一直扛到死亡。
作为子女,能明白父母有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性,那种文化背景造就了他们羞于表达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亲近和表达也是小概率事件。
我们有幸乘上了时代的大船,却经常站在大船上俯视送我们登上大船的他们。
作者提到每年会带父母旅行两次,每次旅行都有任务,解决一个遗憾。比如爸爸和奶奶的遗憾,妈妈和婆婆的遗憾。
我很欣赏这种方式,也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带父亲去旅行,在旅行的途中去了解这个男人,去了解他的青春年少,去了解他的遗憾懊悔。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生渺小,遗憾却可以那么大。
只愿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能行动起来,让我们与父母的遗憾日渐减少。
-后记-
今天其实也做了很多工作,梳理了自己的当事人进度表,整理了近期的案件材料,做好了Z哥的执行立案上传材料,接待咨询,看培训视频学习等等等等。
但那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只想对阅后的情绪进行抒发,今天让工作梳理先靠一边去吧。
实习的第三十九天,结束。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