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啥是佩奇》谈谈温和的绑架——2019年1月24日研讨对话记录

从《啥是佩奇》谈谈温和的绑架——2019年1月24日研讨对话记录

作者: 芷水文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6:53 被阅读0次

    (一天之中,两场深度对话)

    干国祥:谁看了《啥是佩奇》?谁读了最近的一些网红文(重大事件的意见)?你们观看和阅读时,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立场?(干老师分享在王开东老师朋友圈的对话)审辨阅读,审辨思维,审辨人生……我是谁?我是被自己的偏见束缚,还是被别人的偏见束缚?如何解脱而得自由?

    史云波:是不是偏见必然导致舒服?对自由的认识是不是一种偏见?如果是,会不会束缚我们追求自由?

    张鹏: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今天我们怎样做儿女?新文化运动过去一百年了,这两个纠缠到我们骨头里问题,仍然是个大问题。可叹!

    张建文:《黑客帝国》中有一个隐喻,每个人都是一个程序,按照因果逻辑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天命。但是一些错误的代码会慢慢聚合,一代代叠加,就会生成反抗主程序的程序,这个程序就是自由人。如果我们是一个程序,那么主程序是不是我们的文化?而错误代码是我们的潜意识,抑或是异质文化?

    干国祥:我在思考的是:叙事当然也是一种说服,但为何往往成了“胁迫”?二者不同是主观还是客观的?《啥是佩奇》在言说什么?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张鹏:父母有必要为孩子“肩住黑暗的闸门”吗?是“放他们到宽阔光明地方去”,还是“一起走到宽阔光明地方”?父母与子女各有自己的生命叙事,互相经过对方的生命河流,如此而已。

    张建文:@河南郸城张鹏所谓肩住黑暗的闸门的闸门是什么?就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文化程序而不是外在的什么,我们要抑制这种把我们的设定强加给他们的冲动。

    张鹏:@运城国际  张建文是“黑暗的闸门”,还要“肩住”,程序设定父母就是悲情角色?就是牺牲自己成全孩子的牺牲品?

    干国祥:那么《啥是佩奇》为什么如此“成功”?成为猪年未到的第一号猪年网红?

    王开东:父母和孩子的渐行渐远是必然的。父母老了,老年人常思既往,青年人常思将来。老年人越来越回归自我,回归自然,那就越来越在乎家和孩子。但孩子越来越转向外在,走向广阔的世界,所以他一定要义无反顾,走向远方,留给我们的只能是背影。他用背影告诉我们,不必追。同时还用事实告诉我们,追不到。啥是佩奇不会绑架我们,只是一种触动。

    干国祥:我怀疑在我们当下的普遍处境里,绝大多数人有一种“渴望安全、躲避自由”的心理。《啥是佩奇》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其它的许多网红文章也是。它们迎合并滋养着这种心理。我们把“爱”理解为和和睦睦聚在一起,而不是潇潇洒洒各奔东西。聚在一去,就必须要消解一点什么——消解的是什么?是自我,是自由,是不安全和孤独的探索。

    干国祥:@苏州一中王开东“啥是佩奇不会绑架我们,只是一种触动”——我以为不仅仅如此,这是又一篇檄文,替上一代向当前一代发出的思想檄文。几乎每天都看到这样的檄文——大多数网红文章都是这样的檄文。替弱者向强者发出,旗帜上毫无例外地打着“道德”或者“替天行道”。有固定的道德要求,有强烈的情绪情感,但就是没有审辨的智慧。

    王开东:有审辨的智慧,就不会成为网红文章了。

    干国祥:如果电影总是单方面叙事,没有显现另外世界、另外视角、另外的理解,我们总会被陷入一种固定的道德情绪中。多么的审辨,我已经养成了多方审查事物的本能。于欢杀辱母者案件发生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干老师分享原创文《杀辱母者罗生门》)

    干老师:当时我还写了一段:

    每一个坚定不移站在人民一边的网红背后,总跟着几百万个激情四射的蠢货。每一次公共事件,都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场多重考验:你站在人民一边,还是站在相反的一边?你用一腔热血发言,还是用冷静的大脑审辩?你急于走到网络游行队伍第一排,还是等了解了真相再发言?

    这两天的杀死辱母者案,其实和发生过的无数网络热火事件一样,押宝可能有错对,网络的逻辑依然没有变化。事件刚刚发生,当一个只对冲突中的某方有利的控诉文本被传播后,代表人民良知的快手们第一时间就写出了激情四射的文章。

    这次人民的良知是“于欢无罪”,“于欢是英雄”,“放高利贷者该死”,“黑社会和讨债者该死”!人民的良知也就是人民的情绪、怒火、怨憎,它的来源很复杂,就这次而言,核心因素是基于生物性的乱伦禁忌。

    毋,这个汉字强调一个规则:不得和母亲发生性关系。母亲是性的绝对禁区,触犯这个禁区,将对所有人产生强大的恐慌、压迫、仇恨,更不必说羞耻和愤怒。聆听任何一个故事,我们都下意识地把自己当成主角,也就是当事人。对我们来说,潜意识里想到的是:如果我母亲被如此羞辱,我该怎么办?

    答案是:反抗!以命相拼!我的答案也一样,因为我也是受“毋”支配的人类。这声音里有道德的必然。既然是道德的律令,那就是正义的声音——这是许多人的逻辑,而且绝不愿意再跨越一步。再跨越一步,那就是:受重辱与犯大罪之间我选择哪一个?

    再往后思考,那就是理性登场了,它追问一切因果。但停止吧,这不是大家需要的,大家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快速抚平心头的一场震撼:毋母禁忌就要被打破,“我”必须当下就作出回应,别和我讨论那么多是非和因果。

    人,只选择他愿意听的声音,选择支持自己的声音,选择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和安抚的声音。发泄之后就是心灵的安宁——你懂的。谁站在人民一边,谁和人民一样用情绪说话,谁就赢得了网络这个世界。何况快手们自身就有饱满的情绪需要用文字倾泻,而他们的快意自慰,还将抚平几百万人的焦虑和痛楚。

    每一个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一边,走在网络游行第一排,用一腔热血码字的网红身后,总有几百万个不假思索的蠢货,他们阅读,转播,点赞,打赏,就像水浒旁、梁山下的义和团团员。他们很多时候是对的——用情绪判断错对,概率本就永远是50%。站队就像押宝,即使押对了,也并不表示你不再愚蠢和野蛮。

    王开东:哈哈,于欢案这种写法有趣。

    张鹏:在我们这里,父母对孩子是“疼”,孩子对父母要“孝”。我常想,也许什么时候“爱”取代了“疼”与“孝”,那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才正常了。

    干国祥:《啥是佩奇》究竟是什么原因打动了我们?莫非我们已经在开始害怕自己的老去?我们不是想着去看父母,而且想着自己老去后的孤单?《啥是佩奇》显然是温和的,但最温和也是不由分说的绑架。

    杨峰:这部短片针对的群体是进城务工,半只脚踏进城市的农民后代。主题仍然是亲情与团圆,试图唤起的,是对不能给予老人孝养与陪伴的愧疚。

    干国祥:不要说化骨绵掌不是掌,每天被无数这样的化骨绵掌击打着,也就化成了脓水。

    杨峰:作为广告宣传微电影,抓住了观众的痛点。但回避了农村养老问题(再偏一些,是农村发展问题)影片中的村子,只有老人和小孩[捂脸]——空巢

    干国祥:真毛病的安慰剂。

    杨峰:能安慰吗?

    干国祥:孙楠国学,昨天才看到的一件事——这个事情就复杂了,无论站在那一边,都容易迷失方向。但有趣的是,无论什么事,最终都得由无数量的低层头脑买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啥是佩奇》谈谈温和的绑架——2019年1月24日研讨对话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hv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