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农村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复杂而且处理起来比较难的问题,而一旦涉及到农村居民之间的农事纠纷问题就更加的复杂。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农事问题直接涉及到了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比如说耕地占用,他多了一寸,我多了一尺这种,纠纷各方很难做出让步。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之间本身又存在着纠缠不清的邻里、亲属和宗族关系。一个原本很简单的小事,一旦被牵涉到宗族利益、亲属关系中,一下子就变得复杂起来,事情也会在一不小心之中就变得面目全非。
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也是让诸多扶贫驻村干部望而却步的因素之一。
但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许多在本单位优秀的干部被选派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
这些第一书记之中有很多从来就生活在城市,对于农村是非常陌生的,熟悉的地方可能是乡村旅游中形成的一些美好印象。
这样一来,就必然产生了这么一种现实:大量下派的驻村扶贫干部本身对农事可以说是一点不懂,那么他们要如何去处理农事纠纷呢?
在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第二集里,马向阳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马向阳是怎么解决的吧,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教训。
马向阳的行动
首先,马向阳是不懂农事的,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两垄地是多大,马向阳不知道。当时,大槐树村的村民到市里来告状,状告马向阳这个大槐树村的第一书记,说村里的人占了她两垄地。马向阳当时就问了,两垄地有多大。
大多数人可能只对亩、平方米、公顷有概念,对于农村传统的计量方式并不太了解,这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一个即将到农村去工作的第一书记不在这方面补课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第二,对农地收入没有概念。马向阳当时问来告状的村民,两垄地收入有多少?村民说了个50,马向阳继续问是50万还是500万?
这样的认知差别在马向阳看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马向阳长期从事商务局的招商引资工作,工业商业用地的收入应该就是他口中50万、500万的认知。
缺乏对农业地收入的基本认知,这不仅仅是马向阳的毛病也是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认知。
第三,对怎么处理没想法也不在意。马向阳得知两垄地一年的收入只有50元的时候,对告状和占地这件事情的看法一下子就变得不在乎了。直接说出了马向阳可以补给村民几千块钱,这就是几十年的收入了。
农事纠纷虽然牵涉到利益,但却不仅仅是利益,马向阳很明显简单的从金额大小上把这件事情的本质看淡了。
其次,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来马向阳对农村认识的几个误区。
第一,农业用地和城市工业建设用地、商业用地的收益差别认识不清。都说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其实反过来也成立,富有也限制了对贫穷的想象。
当你整天都生活在城市里,身边接触到的都是月收入过万,没事就出国旅游的群体的时候,你的确很难想象还有年收入几千元的人存在。
这就是深入基层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宗旨所在,毕竟中华崛起的道路上没理由让任何一个同胞掉队。
第二,农村的事不仅仅是金钱的事。如果仅仅是金钱的问题,农村的问题反而容易解决了。
我国推行扶贫开发这么多年,在农村投入的资金不在少数,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农村不能发展,这么多农民收入不高。
这是在大的方面说,具体到小的方面,农村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深层的社会逻辑。
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驻村扶贫干部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以至于在工作上没有做好功课。
经验与启示
驻村扶贫干部、广大的第一书记,要做好农村的事情,要从马向阳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
第一,要入乡随俗,知农懂农。用垄来计量土地的面积和大小,很明显是当地农民的传统叫法。而大多数人知道的都是一些亩、平方米等现代计量方式,这就需要在做功课的时候做到入乡随俗,不仅仅知道通行的叫法,还要知道当地农村的传统叫法。
这也是很多情况下会说当地方言更容易开展工作的原因所在。
第二,要多思考,多往深处想。不要简单问题复杂化,自然也不能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占地是农村的大事,放在古代,两家占地是完全可以引发一场血斗的。
涉及到土地的问题,一定要多想多问,不要简简单单的因为土地收入的微不足道就不放在心上。
第三,要扭转固有认知。人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很容易对一些事务形成习惯看法,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也很容易被原有的固有认知影响着、指引着。
尤其是从城市到农村,对于收入、土地收益等固有的看法如果不能扭转过来很容易导致自己的行为失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