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社会地位,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现实中好像也确实如此:在一个企业内部,一个人的不可替代性,都是他在这个企业获得高薪、地位的最好筹码。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工作随便招一个人就能很快做到和你一样,那么你就要小心了,你有可能随时被替换。
于是,大家都会想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不可替代真的能实现么?扒拉一下手指算算,你所在的企业有几个这样“不可替代的人”?
1、不可替代很难,地球少了谁都一样转
“不可替代”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不可替代”。
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地球少了谁都一样转。无论是在什么样的企业,真正做到不可替代的少之又少。多少历史名人,最后都消逝了历史的长河中,不论这个人的成就有多大,最终还是逝者如斯夫。
那些前辈的故事和传说,就是用来被超越和打破的,永远都有出现新的人和新的故事。
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不可替代是相对的,也许用“稀缺性”更为合适,稀缺代表了可替代成本的高与低。
对于组织来说,你的稀缺性决定了你在组织中的价值,当需要取代你时,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这时就是“不可替代”的另一种体现,也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方向。
2、不可替代与组织目标是矛盾的,组织并不想你不可替代
组织要的不可替代不是一个人,而是组织能力的不可替代。
当组织里面真的有人做到了“不可替代”,这对于组织来说可能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当这个人万一有一天离去,组织就会面临很大的损失。
试想一下,当你成为这个公司不可替代的人,只有你能和那个客户无障碍沟通,只有你能拿到最低价,只有你才能掌握产品源码,你是不可替代了,老板也会奉你为核心员工,转念之间,也许就想磨刀霍霍了。
为什么很多公司都在提知识管理、经验内化、流程化、规范化等等?就是要把个人的知识经验转化为组织的知识,那些只掌握在个人那里的知识,对于组织长期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相比不可替代性,提高自己的稀缺性可能更为现实,即使你被替代,凭借这个稀缺性,你也能在市场上马上替代别人。
如何提高自己的职场稀缺性?以下几点供参考。
1、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员工在组织内的价值就是要解决问题,那些优秀的员工总是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把事情干得超出预期。
比如除了把事情干成了,还总结出类似事情处理的方法和流程,在处理的过程中还有创新方法,让事情的解决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要把事情做得超出预期,关键还在于“用心”二字,如果只是听安排机械的做事,这最多就是做到了执行,并不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简单来说,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板的眼里,就是交办的事情能落地,不抱怨,主动积极,能帮老板解决问题,这样的员工总是稀缺的。
2、持续学习的能力
一个人总是依赖于自己过往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养成“稀缺性”的。
在信息爆炸式增长时代,知识和经验很快就会过时,只有持续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会保持竞争优势,才会跟上时代的要求。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升级迭代自己的思维,才能建立、维持和提高自己的稀缺性,固封守旧,很快就会丧失原有的优势。
经验是短期需求,未来企业更看重的是一个人能否跑的的更快、更远
3、持续高质量的绩效输出
一个人多少都会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挑战无处不在,绩效的输出往往表现得不太稳定,起起伏伏不确定,这样的员工很难让人放心。
所谓靠谱,就是保持持续高质量的稳定输出,这种稳定输出很容易建立信任感,成为“稀缺性”重要的组成部分。
拥有持续高质量的绩效输出的人,一般有明显的特征:自律,专注,死磕精神。即使是一件日常的工作小事,也会追求把它做到尽善尽美,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如此,对别人也是如此。
4、建立自己的优势领域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一万小时的专注付出,你就很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找到你所热爱的擅长的领域,并且这个领域能为组织带来价值,将这个领域变成自己的优势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在这个领域内你就建立了相对优势,给自己带来“稀缺性”属性。
有一个“最佳领域”概念,就是你热爱的,你擅长的,以及社会价值所看重的内容恰好所重叠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你有“相对优势”,你是不可替代的。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独特价值,让自己变得相对不可替代起来。
不可替代,不是说某个人不能被另一个人所替代,相反,而是当他被替代,他仍然可以以“稀缺性”的价值替代别人。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保持自己持续的价值提升,只追求自己在一个公司里的“不可替代”,是一个思维局限且危险的想法,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