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临床肿瘤学摘抄
骨肉瘤(1)总表现

骨肉瘤(1)总表现

作者: 晨翕 | 来源:发表于2021-06-08 07:23 被阅读0次

    骨肉瘤——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

    1.好发人群:10~20岁> 21~30岁;男:女=2:1

    2.部位:生长活跃的干骺端,最常见部位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膝关节周围>肱骨近端、腓骨近端

    3.骨肉瘤多为原发性,但可继发于其他骨肿瘤或瘤样病变,也可继发于骨髓炎、paget病、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等潜在疾病;还可继发于各种骨肿瘤的放疗后


    临床表现

    1.疼痛:间歇性隐痛→持续性并渐进行加重,夜间痛明显。压痛点于关节旁

    2.局部渐肿胀,进行性加重,可影响邻近关节活动,界不清。肿瘤生长增大致表面皮肤张力增高,发亮,皮温可升高,浅静脉怒张。

    3.病史2~4个月,晚期可出现发热、消瘦、贫血,原因——远处转移(肺)


    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肿瘤发展和复发指标)

    2.碱性磷酸酶增高,骨肉瘤早期、硬化型骨肉瘤、分化较好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可正常。复发和转移的监测和预后评估

    3.高骨钙素——预后好,尤文肉瘤不表达骨钙素

    4.乳酸脱氢酶高——预后差

    5.血清铜含量增高与肿瘤在体内的活动度成正比。

    6.骨肉瘤伴有转移的患者较单纯骨肉瘤患者的血清锌低


    影像学检查

    1.X线:

    ①长骨干骺端浸润性、弥漫性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可呈筛孔状、斑片状或虫蚀状等不同形态,破坏程度不同,范围不一,边缘不清,溶骨性或成骨性为主,或混合存在。

    ②病变累及周围软组织,表现为软组织阴影,并可见各种形态的瘤骨阴影,可呈针状、棉絮状或高密度的象牙质样。

    ③骨膜反应:Codman三角或“日光”放射状

    根据骨破坏和肿瘤骨的多寡分类(3):

    1.硬化型:以肿瘤新生骨形成为主。瘤体内大量云絮状、斑块状瘤骨,密度较高,有时呈象牙质改变。骨破坏一般不显著。软组织肿块内也有较多的瘤骨。骨膜增生较明显。

    2.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广泛的溶骨性破坏,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般仍可见少量瘤骨及骨膜增生。

    3.混合型

    2. CT:骨内外肿瘤块密度不均,内见各种形式的瘤骨、瘤软骨环形钙化及坏死囊变区。肺部转移灶(明显)

    3.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扫描:可显示骨肉瘤的部位和范围,以及骨转移灶的部位和数目,为分期的评价之一,也可作为随访的检查内容。

    4.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液供应特点——设计手术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导管进行化疗栓塞

    5.MRI:对显示肿瘤内部结构非常敏感

    (1)T1WI:不均匀的低信号;T2WI:瘤骨、骨膜反应和瘤软骨钙化表现为低信号,其他肿瘤实质为高信号

    (2)适用于脊柱,骨盆等深在肿瘤;判断手术范围


    病理

    1.肉眼:鱼肉样改变,其断面还可见钙化灶,软骨组织,出血,坏死,液化和囊腔形成。

    2.镜下:肉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肉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大小不一,核大,形态奇异,核深染,核分裂多见,可见瘤巨细胞。

    3.转移:肿瘤穿破骨皮质,侵入周围软组织,亦可向髓腔扩散。

    4.分级:

    I型:肿瘤分化较高,有一定异型性,核分裂少见

    II型:两者之间

    III型:肿瘤分化很差,明显异型性,瘤巨细胞多见,核分裂多见

    5.亚型:

    (1)中心性骨肉瘤:指原发骨内破坏骨质的类型,包括普通型骨肉瘤、髓内分化好低度恶性骨肉瘤,小圆细胞骨肉瘤和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2)表面性骨肉瘤:发生在骨表面,一般较少侵犯骨质,包括骨旁骨肉瘤、高度恶性表面性骨肉瘤和骨膜性骨肉瘤

    诊断——临床+影像+活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骨肉瘤(1)总表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ld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