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无事。一天晚饭以后,我带着糖糖到外面消食散步,晚来风冽,我们索性信步走到超市里去了。
刚转没几步,迎面遇上我们班小然的妈妈带着她也在闲转。小然亲亲热热的和我问好,我也随口问了问过年玩了什么,收了多少压岁钱,作业完成的怎么样了……小然妈妈问我:“张老师,咱们开学时间确定了吗?”
我说:“初步定的是2月12日报道发书,2月21日正式开学。到时候我会提前通知的。”
她又问:“那12日是农历初几呀?”
“正月初八,21日是农历十七!”
她听我说得仔细,不好意思的笑了:“哎呀,这又是阳历又是农历的,太麻烦了,不说清楚就容易搞混。”
旁边理货的小姑娘也附和她:“就是,明明就是一个日子,偏偏要两种说法!我看,这货品啥的上面都印阳历,农历都不咋用,还不胜不要它呢!”
我顿住脚步,笑着说:“要真不要农历,咱们可就亏大了!”
她们听我这么说,都觉得奇怪:“亏?亏什么了?”
我说:“不说别的,就只说你想看个圆月亮,只看阳历你知道哪天会圆吗?”
我这随口一问,她们都愣了:“唉,对呀,都知道农历是十五月圆,这阳历啥时候月圆呢?”
我一拍手,拿出手机指给她们看:“一月二十日月亮圆了一次,二月到十九日月圆,到三月嘛,又变成二十一日了!变着变着,到九月的时候,就成十三日了,你看着阳历有个准儿没有,哈哈!但是咱们的农历呢,只要一看是十五,那没跑,到那天月亮指定圆!准不准?准不准!”一番话把几个人说得都笑了起来。
我们几个人又是说又是笑,把周围的人也都吸引了过来。就有人问:“张老师,你说这是因为啥呀?”
我说:“因为咱们中国人的祖先聪明啊!阳历之所以叫阳历,是因为它是按照太阳的运行规律制定的历法,不管月亮的事。咱们国家的农历呢,又叫作阴阳合历,它既反映了太阳的运行,四季的更迭,又照应了月亮的变化,——比阳历全面,还比阳历早发明四五百年哩!”
“哦!哦!哦!”大家听了惊叹起来!
我继续说:“咱们不仅有农历,还有二十四节气!这二十四节气说透了气候变化,跟种庄稼可是息息相关。这也是咱们中国独有的,通过这个就说明咱们中国人比别人更早过上安稳日子!”
“呀,张老师,你越说越神奇了!那二十四节气跟安稳日子有啥关系啊?”
“你们想啊,远古的时候,大家都不会种庄稼,打猎采野果子为生,那有什么保障啊?还不是打着了就吃,打不到就饿着!这儿没有猎物了就换个地方打,这山没有野果子了就换座山采,那住的地方也就没个固定地点了吧!吃不好,住不定,这样的日子对气候的变化估计就不那么关心了。但是咱们根据这个二十四节气就可以推测出,咱们的老祖先能这么准确的总结出来气候规律,肯定是老早早的学会种庄稼了,要不不能这么关注啥时候暖,啥时候寒,啥时候该种,啥时候该收!能种庄稼了那吃饭就有保障了嘛,庄稼又不会到处跑,自然就可以围着庄稼地附近整个地方安心住下了——你们说,有吃有住,是不是就生活安稳了?咱这老祖宗,就是牛!……”我越说越来劲,差点都刹不住车了。
“有道理有道理!咱们的祖先还真是了不起!”
“要不怎么说咱们中国是文明古国呢,就是不一般!”
“哎呀,啥事都不敢细琢磨,这一个农历,一个二十四节气叫张老师一说,里面就有这么多道道了!”
“小然,小然,你可跟着老师好好学,看看我们这都不懂,叫老师一说,真是胜读十年书!”
“真是没想到,逛个超市还能跟老师学到这样的知识!”
我说了一大通,大家伙都听得津津有味,还热烈响应,真是让人激动!
我趁机对大家说:“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这样精美又充满智慧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熬年,吃饺子吃元宵里有什么美好含义,清明踏青,寒食禁火,重阳登高这些风俗也是有很多传说的。这些传统风俗文化里,包含着咱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中国风中国味中国美,越品越有意思。大家多了解了解,给孩子讲讲,咱们过年过节就不会觉得无聊了!”
“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的年轻人光顾着洋气,过点子稀奇古怪的洋节日,把自己的节日都过凉了!咱们中国的风俗文化自己得了解清楚,咱们的节日就得过得热热闹闹,要不多对不起咱们那么聪明的老祖宗啊!”旁边一位长者激动得拍着自己推的购物车这样感叹,引大家一片共鸣。
又说笑几句,大家各自散开回家。
我边走边想,现在大家都说年味淡了,过节没意思了,其实这只是表象,究其实质,我觉得是传统教育的缺失和阅读的缺失,以至于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流失和淡化导致的。
在当今这样“地球村”式文化大流通的背景下,如何保持我们中国文化的传承和独立,让全体中国人拥有更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其实是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教育人的共同职责。
超市偶然的一次际遇,说说笑笑就过去了,但留给我的是深深思考: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渐渐地在遗失,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渐渐被西化,我们不能小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被边缘化的传统文化应该回归到中国人生活之中,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教育人应该承担起引领运用。
中国之美,世界之最,传统之味,世界独有,让我们牢记传统,守护文明,从教育做起,从读书做起,从自己做起,让中国之美,传统之味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