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书记的“三治经”
——记龙游县地圩村党支部书记徐庭友
徐庭友(中)正在走访村民
他是一个孤儿,由村集体抚养长大;多年前,他放下自己的事业,回乡投身村集体事务,服务全体村民……
一晃16载,他让一个负债累累的穷村,如今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存款超过百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4000元增至约2.4万元。
他就是龙游县湖镇镇地圩村党支部书记徐庭友,一个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化示范村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经营治村:穷村走上致富之路
徐庭友如今已年过半百。刚接手村里工作的那一年,他才38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可徐庭友偏偏抛下自己发展很好的企业,投身村集体事务。
“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本。”徐庭友常说,自己是吃地圩村村民的“百家饭”长大的,自然要知道感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7岁的徐庭友初中毕业了,他先后到金华、武汉、温州等地闯荡。不怕吃苦、脑瓜活络的他在十余年间打拼下了数百万元的资产。
虽身处异乡,徐庭友最挂念的还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上世纪九十年代,看到村口通往外面的砂石路坑坑洼洼,徐庭友二话不说,自己掏钱修路;村里的老年协会缺少物资,他出资3000元为老人们买回一台大彩电;看到妇女在溪边洗衣服不方便,他便拉来青石板砌好平台……
看徐庭友如此热心肠,又懂经营、善管理,村民们都想请他回村。2002年,因经营管理不善,地圩村办了10多年的村企负债11万元,眼看就要“黄”了。村集体一穷二白,老支书徐增福找到徐庭友,希望他回村带着大家一起干。
“当时,家里人并不支持我回村,担心影响自家的企业经营不说,还怕吃力不讨好、得罪人。”对于究竟回不回村里,徐庭友坦言自己也曾犹豫过。
那年正月,徐增福前后三次来找他谈心,说到动情之处忍不住老泪纵横。望着老支书信任的目光,徐庭友答应了。2002年村里选举党支部书记,徐庭友的得票率高达98%。
就此,徐庭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此与“村党支部书记”这个称呼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当就是连续6届,整整16年。
在徐庭友带领下,这些年,村里通过出租闲置厂房和部分村委办公楼、流转土地等,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近30万元。“如今村里已经积累下了100多万元,接下来这些钱将用来发展物业经济。”徐庭友说,地圩村毗邻工业区,目前规划建造一幢面积1500平方米的3层楼,一年租金收入少说也有十几万元。
铁面治村:先定规矩再谋方圆
在村民眼中,徐庭友有着“铁面无私”的一面:定好的规矩,谁犯了错都不行,甚至到了有些“薄情”的程度。
徐庭友一上任就给村干部约法三章:不用公款请客、不用公款报销、不用公款旅游。在每一项村集体支出上,徐庭友都严格把关。不单如此,他更从小处着眼,严抓党建。
手机调静音,统一上交主席台旁的收纳箱里——在地圩村的会场,有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制订这条规定的人,便是徐庭友。
“以前,村里开会,有迟到早退的,也有抽烟侃大山的,手机铃声更是此起彼伏。”对此,徐庭友以身作则,大力整顿。如今,村里开会,会场上鸦雀无声,参会人员按照事先定好的次序逐个发言,没有拖沓、没有废话……
村里召开党员会议时,每个人都要佩戴党徽,携带党章、笔记本、笔,少一样都不行。会议结束后,每名党员要将椅子摆放整齐。
在执行村规民约上,党员、干部、群众一视同仁,谁犯了错都不行。
有一回,村里的网格员向徐庭友反映,有村民违规投放垃圾。经排查发现,扔垃圾的不是别人,正是老支书徐增福的家人。那天,徐增福在外工作的儿媳回家探望老人,因为不清楚村里的规矩,随手将家里的垃圾放在了门外。
知道了事情原委,徐庭友仍坚持公事公办。他认为,老支书负有监管责任,当月的党员积分要扣2分。徐增福一听,面子上挂不住了,红着脸说:“我还是你的入党介绍人呢,你怎么这么不给面子?”一旁也有村民帮着说情:老支书也不是故意违规,情有可原,要不这次就算了吧。
没想到,徐庭友怎么都不松口,徐增福最后还是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作了检讨。
事后,徐庭友找到徐增福。“老书记,咱们私底下关系再好,也不能坏了规矩。要不然,村里的工作就很难抓了。”说着,他给徐增福鞠了一躬:“我感谢您的理解。”
经过这么一回,村民们谁也不敢违反村里的“铁规”了。
七尺男儿也有柔情的一面。徐庭友严抓村规民约的落地,对困难户和村里的老人也格外关爱。每年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重要节日,村两委都会组织村民为村里老人过节,7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收到红包。
2015年11月26日,85岁的老党员徐伟迎来了他入党的第58个年头。让他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的是,村两委在全村党员会议上给他过了“政治生日”。会上,老人手捧生日蛋糕和贺卡,颇为激动:“没想到组织给我在入党日里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政治生日’。”
如今,给老党员过“政治生日”已成为地圩村的惯例。党组织每月也都会给入党日期在当月的党员集中过一次“政治生日”。
党建治村:三级联动振兴乡村
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徐庭友深深感到,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
2013年,正值生态家园建设启动之初,“三改一拆”、生猪养殖整治、社阳溪小流域河道整治等工作全面铺开。徐庭友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没日没夜地干,身心俱疲,可效果并不理想。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徐庭友思前想后认为,这是因为党员、群众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只凭村两委几个人,力量太单薄。”
于是,一张“干部包片、党员联户”的作战图在他的脑海里逐渐形成。他将村庄划分为7个区块,村两委干部为区块负责人,每个区块由3名至5名党员联系10户至15户农户。党员联户内容涉及中心工作和卫生、帮困、纠纷等大事小事,通过网格化形式实现村庄包片无盲区、农户联系无遗漏。
实施包片联户制度以后,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群众参与村务的热情大大提升。社阳溪整治前的2011年,村里的老桥夏餘桥毁于一场洪水。党员干部带着大伙将它翻新重修,将4米桥拓宽至7米。这座承载着全村百姓记忆的桥,如今面貌一新。“包片联户—联户党员—农户”三级联动的模式,目前已在龙游全县262个村推广。
如今,地圩村建起了村民文化广场,成立了妇女腰鼓队、排舞队、舞狮队、老年座唱班等文化活动队伍。来到村里的中心池塘畔,投资100多万元的党建主题公园跃然眼前。平日里,村民们茶余饭后都喜欢来这里坐坐。
2014年,徐庭友还带领村党支部首创“党员实事零基积分”制度。根据该项制度,党员每人基础分为“0”,从事联户职责、公益善行、绿化保洁等工作可加分,通过积分、评星、亮指数,实行末位警示和一票否决的动态考评。如今,村里31位党员亮身份、比积分、晒实绩,群众纷纷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