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确实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或许它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我在想,我为什么对于一个故事或是一部电影,电视剧会尤其看重前半部分,我喜欢看故事中主人公还没有相遇的时候的样子,也喜欢看相遇前后的小段时间,而对于相遇相识后会发生的家法伦常等等故事却不太喜欢,这是因为什么呢?就在这个时候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萦绕在脑海里很久很久,我在爱默生的《依靠自我》一书的后半部分中找到了一点解答的微光。
第14页有这样一句原话:“就是在今天早上,我才把林神的一些野花,一些美丽的野花,送走。对文学来说,它们是一种很好的调和剂——它们都是从思想和感情的源泉深处吹来的一缕缕清澈的风,就好像我们在一个注重优雅和评论的年代,读了一个民族最初的几行散文和诗歌一样。”
就是这最初的,才令人环抱着很多的美好想象和愿景,是这些美丽的邂逅,人与诗的初次相遇,人与这本书的眼缘和初识,都有着某种冥冥之中的相见。是这种生命的奇妙的体验令人如沐春风般的感受到喜悦之情。我想这或许能够成为我问题的答案之一:初心。
对于童年也是这样的说法,现在总是会怀念童年,那首《童年》唱的真是一字一句都在心坎儿上,虽然场景和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甚一样,但是却表达一样的心情。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还在吱吱喳喳叫着夏天……事件就在这样的童年生活里过着,而我们丝毫不知道怀念童年是一种什么的感觉,直到长大后,长大真是谋杀了我的童年,那无忧无虑,无所顾忌,不为生活操碎了心,不为学业真正担心受怕,为了能够去看坝坝电影儿,从没有那么准时吃饭,黑黑的天空一抹明月牙,端着自家的小板凳就屁颠屁颠跟着大人去。为了能够和小伙伴一起玩扇画片,收集了多少画片,每次都穿件外套,可以利用外套衣摆的风顺带扇翻;打豆腐干,回家撕下一页页的《自然》书来折好多好多的豆腐干;兜里揣着沉甸甸的弹珠,在坑坑不平的泥巴地上翻山越岭……原来这些当时觉得好玩,是身在其中,现在觉得还是很好玩,却只是回忆里的了。
所有关于前面的故事或多或少都会是觉得新奇的,令人期待的,充满愿景的,充满想象的,令人着迷的,而过度到中间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人类之间的各种缺点,嗔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了,有的人远了就一辈子都远了;有的人远了还能再一次近,这又是人的优点了,理解包容。
你是不是也有和我同样的感受呢?以前总是以为世界上就只有我一个有着开心和不开心的童年或生活,后来我才觉得原来,生活一直都是周而复始的,在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孩身上留下烙印。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每一个时代的人似乎都会有着历史惊人地相似的感觉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