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提到“母亲”,赋予的都是最美好的形容:温柔善良、体贴忍耐、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等等。久而久之,母性似乎成为了一种绝对的“正义”,而且没有可讨论的余地。不可否认,母爱是伟大的,养育孩子是神圣的。印度有句名谚是这么赞美母亲的: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只不过,在成为母亲的这条道路上,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打着母爱的名义慢慢的控制了你的孩子,让孩子无法获得心灵的自由,反而将孩子心灵的小船推入无边的汪洋大海,似乎成年后也无法得到救赎。
去年在生壮壮之前的盛夏,看过一部台湾纪录片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中有几句台词印象深刻,
“你要我死几次才会罢手?”
——《妈妈的遥控器》
“离不开就只能更崩坏。”
——《猫的孩子》
“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才华,只是被痛苦选上,也被写作选上而已。”
——《茉莉的最后一天》
“这么多愿望,一个都没有为了你自己。”
——《孔雀》
“教育促成阶级流动,母职万岁。”
——《必须过动》
融合教育、家庭、悬疑、黑色、微科幻、电视剧,等多种元素,为大众刻画了一个又一个让大家惊呼怎么还有这样的妈妈?!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导演敏锐的深刻的视觉和想象力。在《妈妈的遥控器》这集里,展现的是一个偏执、控制型妈妈,她的口头禅是“孩子不听话没关系,我有办法把小孩子变乖。”
“有遥控器。”
想要绘画,想要毕业旅行,想要环岛夜游,想要和喜欢的人成长学习。
数学英文不行,要补习;毕业旅行不行,会耽误功课;染了头发不行,没有家教。
要趁时间补上差距,才能有个好高中,才会有个好大学,才有机会好人生。
倒带,重来,反复,循环。
“我已经给过你好几次机会了,你不改正,那每天都是星期三。”
“听一次听不懂没事,我们听十次听十五次。”
“妈……”“那就二十次,再说再加倍。”
小孩子听话了,小孩子变乖了。
小孩子要反抗要自杀,没关系,生命可以重来。
小孩子恨妈妈怎么办?没关系,现在恨一时,以后感激一辈子。
真的感激了吗?在意识遁入虚无之际,重新闪过,是十五岁那年的夏天,和夏天里那个重来多少次都记得的,女孩子的笑颜。
在《孔雀》这集里,充满了置换和贪婪的悬疑——
给你换,从最优质的生源到你要的金钱,从傲人的成绩到双色球头筹。
让你过,从囊中羞涩换成吃法式大餐,从倒数第二拿回到年级第一。
代价是,你觉得不要的不重要的不想要的都可以,金钱就用你辨识色彩的能力,生源就换你走路前行的权利,成绩就喊着第一的声音。至于横生出来的欲望来自家里,那,魔鬼什么都可以给你。
《孔雀》里巧艺会要付出代价成为孔雀,当眼睛布满白翳,当手臂生出羽毛,妈妈说“反正只有家里的人看得到你变成孔雀,为什么不再忍耐一下换取光明的未来呢?”
后来结尾还是来了一个大反转,为了救孩子,孩子的生活恢复了如常,那是妈妈答应了孔雀的条件,跳进了孔雀笼子里,拯救了她的孩子。所以啊!毁灭你的是你的妈妈,爱你的还是你的妈妈。
说了这么多,今年我要读的一本书叫做《母爱的羁绊》,这是一本关于养育女儿的书,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不可否认,母亲扮演着比父亲更重要的角色。
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于父母,而这爱与伤害也往往被孩子继承下来。而这种伤害可能来自于母亲的自恋,往往也缺乏表现爱的能力。
这本书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更帮助女性重塑自我。如果你发现有如下自恋的特质,更应该好好读读本书,不要没了自信,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更新自我状态的才是好妈妈呀,不是吗?
1、对自身的重要性有不切实际的理解,比如夸大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使自己显得高人一等。
2、专注于名利、才华、美貌还有理想爱情的幻想。
3、相信只有那些地位高的或者社会名流才配得上和自己一起。
4、需要过度的崇拜。
5、觉得自己享有特权。忽然想到那个硬是要带着充电宝上飞机的女士的新闻,还有那个掌掴机场工作人员的女博士。
6、惯于进行人际上的剥削,只结交对自己有用的人,没用的就避而远之。
7、缺少同情心。
8、常常嫉妒别人,或者觉得别人嫉妒她,这个别人包括了自己的女儿。
9、表现出傲慢、目中无人。
好啦,今天先分享到这里,晚安亲爱的朋友,周末继续读书。谢谢大家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