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坚持静坐——
郭沫若十分喜爱体育活动。在其丰富的体育实践中,他坚持时间最长、收获最大的体育项目要算“静坐”。
他的这一锻炼是在东京学习期间开始的。当时,由于学习过于用功,他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对此,他非常苦恼悲观。
后来他在报上看到了静坐养病法的介绍后,开始试学起来。每天清晨练习三十分钟,临睡前再做三十分钟。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竟然收到明显的效果,睡眼渐渐恢复了正常。
这样,他长年坚持下来,数十年如一日。由于静坐能给人带来生气,所以他不仅自己坚持不懈,还常向别人介绍静坐的好处。他说:
“静坐于修养上有其功效,我很赞成朋友们都来做。我们以静坐为手段,不以静坐为目的,这与进取主义不相违背的。”
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字鼎堂,笔名沫若等,四川乐山人。
1914年初抵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运动。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1924年后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倡导革命文学。1928年起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
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对发展新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等。
对古代文字、史实的考订,贡献很大,与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并有“甲骨四堂”之称。
又著有《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等书,对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思想家,颇多创见。有《郭沫若全集》行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