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聪终于要辞职了,就在入职不到一个月的时候。
复旦大学金融系本硕连读,海外实习背景,毕业后进入业内数一数二的大公司实习。
又从众多实习生中脱颖而出,顺利杀入正式签约的四人组。
一切看起来都非常顺利。可谁又能想到,一起入职的四个人里,他是第一个干不下去的。
为什么?
看了《平凡的荣耀》的朋友都知道,实习期已经接触核心项目的高思聪,入职后直接被直属经理按在了“冷板凳”上。要么没事做,要么干点装订文件的体力活。主动表现可以吗?他写的行业分析报告,经理连看都不看一眼。
“还不如科技组的一盆盆栽有存在感。”
这对于样样占第一的“学霸”来说,无异于致命打击。
所以,如果时间能倒回,在校招的时候,高思聪还会选择金宸资本吗?
如果不选金宸,他还会有更好的选择吗?
01 迷茫很正常,但千万别踩坑!
选择,对谁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站在校园与职场的交界处,感到迷茫,是非常正常的。
毕竟未来有那么多不确定的人与事,就算学历、智商、能力如高思聪这样的“三高”人员,也不可能会想到,入职后遇上了“冷酷到底”的江南经理。
再加上身边还有很多声音,告诉你:大公司有发展,小公司锻炼人。回老家更安稳,去一线城市有未来……不迷茫才怪!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千万别轻信“先就业,再择业”的说法。
乍听起来,这话似乎没什么问题。而且应该是大多数“就业辅导员”一再强调的:“你得先有个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慢慢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
其实,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有他的目的,学校的老师也一样。
等你上班了,会知道一个叫做KPI(关键绩效指标)的东西,你完成KPI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到手的奖金收入。
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是老师们的KPI。
这下懂了吧?
哪怕你去送快递,只要能帮他完成指标,就是对的。
甚至我还听说,有的学校会扣发“没签约”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简直是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了。
好了,说回我们自己,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将决定你走入社会的起点与格局。
这不单单是钱的问题,而是决定了你未来3-5年,甚至更远的人生怎么过的决策。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未来的工作环境,直属上司是怎样的,也不能详细规划出未来职业的具体发展轨迹,但了解些大致的方向和经验,还是能帮你少一点迷茫,多一些笃定的。
下面,我就和你仔细聊聊几种常见企业特点,供迷茫中的你参考。
02 最喜欢应届生的国企
除了公务员和编制事业单位,最稳定的,就是国企了。
【总体特点】收入偏低,福利不错,稳定性非常高。
父母那辈人里,很多人都是毕业后进了国企,一干就是一辈子,生老病死单位都包了。
但上世纪末的国企改革,让很多习惯铁饭碗的老员工被迫下岗,老国企的稳定性就此被打破。到了今天,大部分国企经过股份制改革,基本恢复了稳定运行,也自然又成了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尤其是石油、银行、国家电网这样的国企,相对稳定,收入也不低。
不仅毕业生喜欢稳定的国企,国企也最喜欢“一张白纸”的应届生。
对于求稳的国企来说,有过工作经验的人,不稳定因素远大于其自身价值。
所以,每年校招,国企招聘都是备受瞩目的“重头戏”。
即使应届生入职后又辞职走了,影响也远小于一个“不听话,有个性”的往届生。
【国企的员工】
在国企工作的员工,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只要做好份内的那份工作,保证整个生产流程能正常运转,就可以了。
工作的机械性和重复性非常非常高。
除非自己主动学习,否则很容易被慢慢“煮熟”。如果再回到社会上找工作,毫无优势而言。
毕竟国企的大方向是“求稳”,整个企业的框架是限定好的,即使你再有能力,也不可能逾越这个框架。所以,你的个性很难有发挥空间,更谈不上创造出价值。
【结论】
如果你希望自己一毕业就过上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然后娶妻生子,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过这一生。那去国企,是个不错的选择。
03 榨干就换人的外企
我研究生有个同学,毕业时经过8轮面试,进了当时的谷歌中国。收入是我们的十倍左右,非常让人羡慕。
【总体特点】高收入、国际化、变动频繁。
后来,随着谷歌中国的退出,我那同学不得不再次找工作。但毕竟之前挣得多,也基本够“休息一阵”了。
虽然现在外企的收入优势,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但国际化的光环依然存在。至少你得外语过关吧,接触的项目与资料也是相对前沿先进的。
还有就是外企的管理制度,大都是以国外母公司制度为基础,再适当进行一些本土化。你可以学习到相对规范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技能,熟悉流程控制管理系统,对个人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外企的员工】
但毕竟你是在外企,人家最信任的永远是本国的员工。
所以,当你发展到一定位置,天花板就出现了,而且很难靠勤奋努力打破。
那我就安安稳稳地在这个位置上做螺丝钉,行不行呢?
对不起,外企不是国企,你不可能在某个位置上干到退休。
当你的工作能很轻易地,被应届大学生所取代,你就会被慢慢边缘化……或者领导主动找你谈离职,给你一笔补偿金,或者更狠点,直接不再和你续签合同。
当然,如果在被淘汰前,你已经进入了公司核心层,就另当别论了。
除此之外,在外企工作还有一个“撤资”的风险。像2010年的谷歌,以及诸多因为公司战略调整,而逐渐消失的本土企业。
【总结】如果你想趁着年轻多赚点钱,多学点本领,去外企准没错。但也要做好未来重新回到就业市场的准备。不过,一般来说,从外企出来的人才,还是很抢手的。
04 拿青春赌明天的民企
这两年,BAT、华为、小米等众多成功民营企业,成为招聘市场上的新贵。
【总体特点】大浪淘沙,活下来就是好样的!
据统计,中国的私营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三年半。
即使在江浙等创业环境相对较好的省份,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而全国的创业平均成功率仅为2%。
然而,不管规模大中小,民营企业创造的工作岗位也是最多的。
【民企的员工】
为了说明情况,我把民营企业分为【成熟型和起步型】两种。
成熟型:像BAT这种,已经过了全员艰苦创业的阶段,体系相对健全,也有能力与意愿培养有潜力的新人。
起步型:创业伊始的公司,往往是一个人当n个人用,能省点是点。
所以,对于应届生来说,成熟型民企是首选,起步型企业往往需要的是过来就能干活的,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富裕的时间和耐心去培养一个新人。
如果不幸,你入职了一家起步型私企,就要做好一个人身兼数职,从头搭建工作流程体系的准备。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想,有了这种锻炼,对你以后自己创业是很有帮助的。
一碗小米粥创业的雷军
【总结】
在成熟型民企中,你的稳定性比外企高,比国企低;收入比外企低,比国企高。
如果没有未来创业的打算,就尽量别进起步型民企。
05 高思聪用不用重新选?
好,说完了几种招聘企业的大框架和未来前景,我们再来看高思聪的问题。
以他的条件,进入一家成熟型民企,算不上最好,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面对“坐冷板凳”的现状,他需要的是尽快调整自己,找到出路,而不是盲目辞职跳槽。
比如说,在讲究“职场潜规则”,层级秩序分明的能源组,他就混得如鱼得水。
并不是金宸不适合他,而是科技组江南不适合他。
其实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果按照高思聪的性子来,继续在能源组发展他的老练世故,大概以后只会多了一个职场老油条,少了一个优秀的投资人。
曲总的安排,应该有他的道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总之,面对第一份工作,你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是很正常的。
但不管怎样,千万不要抱着“只要能收我,给多少钱都可以”的心态里去找第一份工作。
迷茫,正说明你认真思考了这件事情,虽然一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随着接触的企业变多,对自己的未来设想逐渐清晰,你会自然找到答案的。
今天的3类企业框架,就是个不错的参考。
如果觉得有用,不妨把它转发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们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