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改变》的作者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老师。这本书是一本有点像心理咨询案例集的书,通过老师和咨询者一问一答的形式向我们诠释生活中的心理学知识。
这本书里边有几十个类似的案例,书的结构是这样:第一部分是一封读者来信,说自己最近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然后第二部分是李老师的建议,李老师的建议基本上都是5%的改变,就是一点点的扰动,行动起来不难;然后第三部分是读者反馈,有的人反馈很好,说自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已经好了,也有一些人没有反馈,就结束了。大多数的的问题总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问题:自律为什么这么难?
老师解答:很多人其实并不需要真的自律,他只是需要一个叫“自律”的符号,用它带给自己一些积极暗示。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给自己设计一个“自律窗”,在真实的生活中留出一个用来展示自律的窗口。具体地说,在工作时一眼能看见的地方围出一块空地,比如工作桌上,0.1平方米就好(差不多是30厘米见方的一块地儿)。这块地方始终保持整洁,除此之外的地方,爱怎么囤积都可以。
同样,你可以每天给自己设置60秒的时间,比如晚上11点59分到12点整,定一个闹铃,这60秒的时间里什么都不干,不吃东西,也不看剧。其他时间爱怎么吃东西和刷剧都可以。
这0.1平方米和60秒就是你的自律符号。只要你每天把这块地方和这段时间管理好,就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啊!今天也是一个自律的人”,从而燃起做其他事情的积极性。你也可以适当扩大这个窗口,但我觉得0.1平方米和1分钟就足够了。
我们现在动辄讲“自律”,似乎自律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美德。但自律本身并不是目标,只是用来实现目标的手段。目标只能是一件具体的事,比如工作,就应该追求工作的完成度。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一丝不苟的节奏,就可以被称为“自律”。自律很好,但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单单追求自律的状态那就是买了一个名叫“自律”的盒子,却丢掉里面的珍珠。也就是我在反馈中说的,一个“自律的符号”。
符号当然有符号的价值,它让人振作,自我感觉更好。那就用一分钟和一小块区域的清洁作为象征,不也够了吗?有人觉得这有点幼稚,像在自欺欺人,这样想的话,一整天和一整个房间的自律又何尝不是呢?
彩蛋时间:
免费送的是会员,无价之宝是情谊。(数量有限:限前1000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