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每天大事小情都是我的,年底评奖也不考虑我,这工作还咋干呐?”
由此,想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多干活”与“评优秀”的关系问题。
一、多干活与优秀员工并不能划等号
多干活,优秀员工却是别人。对此,个人亲身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记得自己刚入职的时候,领导给自己提求的要求就是多干活,少说话。
那时候,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开始收拾部门办公室卫生,帮助老员工打印个文章,收取个快递,传达个通知,总之,一切鸡零狗碎的杂活,个人基本上承包了一大半还不止。
不过,年底的时候,领导却跟我说,“小施,你平常日工作也没少干,但年底优秀员工给张三了,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
对此,个人也是比较坦然的,因为,自己心里很清楚,做为一名新手,当下所从事的工作,换做另外一名员工,依然可以拿得起,放得下。
由此,我们需要澄清一种模糊认识,多干活与更优秀,完全是两个概念,相反,更大程度上则意味着你自身的能力水平还不高,需要通过完成更多的工作、付出更大的努力加以弥补才行。
应该讲,能力不足是主因,除此之外,还有两点原因:第一个,不是领导的身边人。在认知层面、关系处理与工作思路等方面,不能与领导保持一致,以致个人所做的各项工作,即使数量再多,或许也很难得到领导认可。
第二个,看你好欺负。这种可能性较低,但也不排除存在的可能性。我们常讲,柿子还是软的好捏,放到职场里,性格偏软、不善表达的员工,更容易承担额外的附加工作,特别是些无关痛痒、打杂的活儿或者其他员工都不愿意干的工作。
如果再碰到一个耳根子偏软的领导,很容易被主意较正的员工所左右,那么,老实巴交的员工多干活必然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倘若,领导让你做更多他人均难以完成的工作,但却一点儿说法都没有,那就另当别论了。
与此同时,如果仅从能否得到领导授予的优秀员工来做为自身是否优秀的标准,明显是短视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更多的关注自身成长有多快,能力素质提升有多高,而不要过于关注年底的奖励有多大,当前者确实具备了,后者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4021/71d15ac287b14ffe.jpg)
二、领导眼中的优秀员工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的领导对优秀员工的定义是不同的。有的喜欢实干型,话不多,能力强;有的则欣赏机灵型,凡事善思考、有主见;还有的青睐魄力型,敢冲敢闯,风风火火。
归结起来,主要有4种通用型:
1、懂规矩。对公司讲忠诚,对领导讲诚信,即使不成事,但绝对不惹事儿。
2、能出活。安排工作放心、托底,特别是对于难度系数较高的工作,交待后也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很识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木纳。领导一个眼色,就知道下一步该做啥。
4、会填坑。尽管讲担当,讲担责更多的是出自领导层面,但遇到困难与问题,做为下属能够为领导冲锋陷阵,独挡一面,这样的员工什么时候都会被领导所欣赏,甚至所感动。
除却上述的4点优秀标准之外,将优秀员工安排给他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受到优秀员工表彰的是位老员工,表现也属平平,做出的更多的是一种苦劳,这样做是让其寻得一份心理安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评功论奖的折中做法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4021/d0b9b373c607fb52.jpg)
三、如何做到既能多干活,还能评优秀?
做为一名员工,能让公司认可、领导欣赏、群众满意,最能具有说服力的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要足够的强,以至别人无法取代你的工作,这时,想不评优秀都难,哪怕仅是一种形式,领导也要酌情考虑到你的感受。
举一个例子。职场小赵,毕业后进入一个 金融机构,一开始年轻经验浅, 但是海外留过学,外语好,于是从事涉外业务。
与各国合作伙伴沟通顺畅,谈判桌上给领导翻译也得到认可,打出了口碑,后边有类似业务,总是找他。
通过大量的实践,他积累了寻常人难有的经验(不单单局限于语言了)形成了涉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后来顺理成章地晋升为管理者。
至于如何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最主要就是学习和你职场或岗位相关的所有知识。比如自身是HR, 就要加大对职场管理这一领域的学习力度,还可以找这个领域的资深的HR 向他们学习,请教,以提升个人的学习进度。就学习这点,对自己要狠!再狠!再狠一点!这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会与日俱增。
总之,对于职场里面的你多我少,不必过于在意,专注于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才是解决一切所谓的“不公平”的不二法门。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4021/3937680d5e649ac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