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什么?我们为何会产生梦?
“梦,是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带着它的“释梦理论”从二十世纪信步而来,不容置疑的说道。
如果你没有看过《梦的解析》,或许会和之前的我一样,以为弗洛伊德就像中世纪的老学究般,带着深邃的眼眸和惊人的毅力,向世人阐述晦涩难懂的哲学原理。
但是,如果你能忍着对几百年前那些“老古董”的莫名反感、压下先入为主的心理抗拒以及放下学科成见,那么你将会发现诸如《资本论》、《理想国》、《社会契约论》类会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受。
一如《梦的解析》带给我的感觉一样。
它绝对不是让你那种让你不知所云、晕头转向的代表,也不是让你深感距离遥远、读来无用的类型,它是一本能带你正确认知自己――从你的梦境里、用科学理性的手段――深入理解自己的心理学巨著。
我读《梦的解析》是机缘巧合,买来大半年、又在做过几个不明就里的梦后才决定要把它读完。
而在那之前,我已经接触过基本心理学书籍,否则,我是没有兴趣和毅力去与弗洛伊德打交道的。毕竟,之前波西格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带给我头疼不已的感受,使我对此类书籍有轻微抗拒。
许是年纪未到吧,有些书,确实需要一定阅历才能消化他人一生的心血,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又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书要重读,才能领悟更深,经典尤是如此。不停重读,才能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妙感。否则,你以为以你涉世未深的经历真的可以在短短几小时内吸收作者毕生心血么?
如果你回答肯定,那多半是被“囫囵吞枣”般的阅读欺骗了自己。
还记得在读《查令十字街84号》时,海莲·汉芙在其中一封信里说:“从阅读的需求面来说,一本书的再阅读不仅仅只是可能,而是必要,你不能希冀自己一眼就洞穿它,而是你十五岁看,二十岁看,四十岁五十岁看,它都会因着你不同的询问、关注和困惑,开放给你不一样的东西。”对此,深表认同。
《梦的解析》就是那种需要不停重读的书。在这本书里,弗洛伊德不仅仅是在阐述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他同样给后人留了很多问题,以供大家研究完善。
科学的领域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权威一统天下的,它需要的是人世世代代不顾坚信的去攻克和完善。
弗洛伊德就是那个不停完善的人。如果你翻开《梦的解析》,你会发现本书第一章全是弗洛伊德总结的在他之前的学者或业余爱好者关于“梦的问题”的科学论点或理论文献。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以寻找共性,同时不停用自身经历和他人提供的梦例去验证前人的观点或结论。最终,开辟了“释梦力量”,并完整而严谨的提出:梦是一种对(受压抑和排斥的)愿望的(经过伪装的)满足。
是不是发现,此句和文章开头“梦是愿望的满足”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梦有太多类型,除了典型梦(如考试梦、裸露梦、亲人逝去梦等),也有带有痛苦的“焦虑梦”。这些不同的梦境,都饱含了梦者深层次被压抑的、甚至是排斥的欲望。这种欲望或许来源于童年,也有可能来源于不被自我所知的意识。它反馈了一种天性,这种天性多半离不开人性自私的根本和性欲的冲动与满足。
我开始并不理解“梦是欲望的满足”这句话,在回顾了自己做的几个梦之后,我接受了这个观点。
例如,我在11月8号晚上做了这样一个梦:“我突然在一处江南水乡的青石板醒来,就像时空穿越般突然的到了那里。然后,我问自己‘这是哪里’?随后,我既来之则安之地开始闲逛,一如我一个人在外旅游般。我穿过集市,向小摊主买了烧饼,还看见了小镇的公共汽车围绕着船形建筑驶去。随后,我梦见了自己和李月(闺蜜前男友,已分手几年)在一起走,他看起来很高兴,并说要将公司买给谁。我一直叮嘱他要小心一点。最后问他有没有看合同,小心被骗之类。他说没有然后自己去翻合同,接着我就醒了。”
这个梦的前半部分,的确是满足了要去旅行的愿望。在10月底我就打定要去哈尔滨旅行,只是苦于时间与钱均不够未能尽快成行。而之所以会梦见江南水乡,是因为我在14年底去周庄游玩过。而梦之所以会把哈尔滨替换为江南水乡,运用弗洛伊德的话说,这是梦通过审查机制将愿望进行了置换。它的本质依然是愿望的满足。
那梦的后半部分又为什么是我总叮嘱朋友要小心谨慎呢?
经过弗洛伊德提点,我结合近期考虑的大事和自身性格进行分析。做梦的当日下午,我一直在当当网挑选经典书籍加入购物车以便“双十一”抢购。由于很多是过往经典,书目比较贵,碍于资金不多,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小心点”选,选现在最需要的。因为钱不多,不要被出版社的简介和推荐给“骗”了。
也就是说,这个梦的后半部分其实是我自己在“安慰”自己,花大钱可以,但务必要物有所值。这一点证实了弗洛伊德和前人的观点:梦的来源多半与做梦当日有关。同时,梦的压缩和再加工,会让你对自己的梦感动讶异。但是,如果你擅长分析和自问,那么你就能从你的梦里找到关于自我的蛛丝马迹。
我还有一个“邮件梦”,可以证实以上观点。
“我梦见因某事大家在集合,待集合完毕后我发现就自己一个人没有穿团体服装(好像是校服)。有一个像教官似的人大声问我:‘为什么不穿一样的?’我望向身边人焦虑烦躁地说,‘我不知道,我也没有呀’。同时,脑子在想:‘糟糕,我不会没看邮件吧?’内心自责不已。然后那个教官就带我翻箱倒柜的找团体服,我在一旁好着急。”
这个梦和我白日的工作相关,我做梦前不久就因为老不爱及时看工作流程邮件而被主管责备。这个梦很好的通过“置换作用”反馈了我平日的工作习惯――等到要用了才看邮件,找不到的时候干着急。同时,这个梦表现出我不希望再被责备的愿望。因此,我开始强迫自己每日及时浏览工作邮箱。
你看,如果我没有看过《梦的解析》,我压根不明白那些做过的梦到底表达的什么。其实,它们都是你内心认知到的渴望(旅游梦)或愧疚(邮件梦)在通过潜意识指导你去正确的做事情。
因此,对于此书,强烈推荐。但是,对书中弗洛伊德提出的“梦的镜像多半与性欲有关”,表示目前还无法领会和消化。
无可否认,人的自私和对性欲的冲动是与生俱来。因为,从科学研究和身边实例来看,就算只是懵懂无知的孩童也懂得竞争和排他,仿佛无师自通般。而关于性欲,估计在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时就成了自然规律遗传下来了吧。
只是,每个梦,尤其是成年人的梦,就都有性欲隐晦的存在吗?
关于此点,至少我还没有在我自己的梦里得到足以说服自己接受这个观点的答案。我想,的确有时候的梦会有关于性欲的变相表达,一如梦的置换作用。但并非全部如此吧?难道,就像弗洛伊德所说,房子就代表女性身体,帽子、衣服代表男性,那么,如果男性梦见房子就暗表他有同性恋倾向?
对此,我不敢苟同。或许,对于“梦境象征”的解读,会与东西方文化差异有着不可明说的关系。兴许,结合《周公解梦》看看,会有不同的理解。
另外,也有可能是,关于弗洛伊德在这部《梦的解析》里提及的有关“梦的象征”部分我没有读懂。
所以说,书要常读,人要常聚。不同时期,同样的书和人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不一样的。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感谢时间妥善安排,让我在合适年龄里初遇弗洛伊德。更加感谢这个具有深邃智慧般眼神的男人,在百年前,用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写就心理学历上的经典巨作。
如果,你有空,听我的,放下手机、游戏、亦或其他困惑你的东西,去读读吧。读一读,或许,你会与他――那个帅帅的、极具智慧的男人――在梦里相遇。
我读的是这个曹世钞翻译的版本
网友评论
挺喜欢你的文章的,发现你是个爱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