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可以毫无负担放弃汽车供应链在工业级产品中选型,可以暂时将Autosar、ISO26262等放一放,可以不用像传统车企一样担心在电动车技术走得太激进,导致出了起火事、失控等事故而影响传统车型的销量。但此后Tesla和传统车企竞争优势依然是这套历史条件制约下的解决方案么?我想肯定不是。
那Tesla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什么呢?电池管理软件算法。
Tesla的核心优势在于基础技术
个人认为电池管理技术并非Tesla的核心优势,而是基础技术。如同1983年apple推出的Lisa PC的核心技术也绝不在于使用了鼠标,2001年的ipod核心技术不在于1.8寸硬盘。
2014年国内第一批Tesla上市时有幸参与了Model S拆解,主要负责了ESS部分的Benchmark。不得不说当完成该项目时,心中对于Tesla的神秘光环和传奇色彩褪色不少。如同美军缴获第一架米格25战斗机,激动得想一探其强劲性能的究竟,结果并未发现在基础技术上有明显颠覆性的突破。可以说Tesla单就每一项细节技术而言并非高人一等,甚至某些部分的设计略显草率(比如ESS系统的低集成化造成制造工艺和后期维修的难度、较多非汽车级零部件及方案应用带来的风险等),但将所有在工程师眼中并不完美的子部件集成在一起之后,依然呼之欲出了一款惊艳的产品。
Tesla的成就更多是在产品定义上的准确把握而非技术上的核心优势。为什么既拥有强大整车制造能力又具备锂电池技术的日本没有出现高性能的电动车?
因为在当时(即便是现在也可能如此)他们根本不认为这样的产品是足够安全的、价格是能让人接受的。为什么即便在已经证明了Tesla的市场价值后,德国车企在电动汽车的推进上依然不紧不慢,因为拿他们的技术标准去套Tesla的产品,无论是设计选型还是制造工艺根本就不成熟。作为崭新的汽车公司,不拥有长期的knowhow积累可能撞上前人早已知道应该躲避的暗礁,但同时也有可能因为卸下各种限制的包袱而第一个发现新的大陆。
https://libattery.ofweek.com/2016-08/ART-36001-8300-30032384_5.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