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仁永澄 编辑/怪咖娜娜 美编/碧落
石雨鑫老师手绘〇、引言
什么是元规范?1976年,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主要指反应或调解认知活动的任意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所以,我们可以把元认知理解为认知的认知。那么,借用元认知的这个概念,确定出元规范的定义:元规范就是规范的规范。
成长是个人和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6条元规范就是从个体和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中得到的。关于个人的规范有:积极主动、刻意训练、作品声音;关于与环境关系的规范有:利他主义、同侪力量;最后还有一条同时适用于个人和与环境关系的规范:本质导向。上图为本文概要,感谢石雨鑫老师为我绘制这张手绘!
一、积极主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堪称成长者的必备经典,积极主动(Proactive)就是首当其冲的第一个习惯。记得第一次读到这个部分,知道了刺激和回应之间可以有空间之后,那种触动真可谓是醍醐灌顶!所以,作为从依赖期出发的第一个习惯,我将其作为成长者的第一个元规范并且衍生出其他含义:
- 意愿。学习力、领导力、团队协同、自我管理等各个领域都会将意愿作为关键指标,毕竟没有一个人可以叫醒假装睡觉的人!只有自己想要(Want)改变,改变才会出现。想想看,幸福进化俱乐部是个门槛很高的组织,还是会有那么多的伙伴期待和我一起提升,这就充分呈现出积极主动的意愿。
- 资源。每个人都有无数想要的目标,之所以无法实现往往是受到资源限制的制约。但是,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每个人的资源都是充足的(这句话未来将成为俱乐部的元信念)。之所以出现资源不足,原因就在于没有做到积极主动。只要想要,就要说出来,说出来资源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 选择权。这是七个习惯中的要义,每个人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有选择的权利。在面对刺激的时候,将大脑暂停6秒,让心灵跟上来,那时候积极主动的自己就会回来。看看“易仁学徒工坊”的风雨阳光,他的话就表达了自己对选择权的认识:遇到困难我们究竟如何选择,是将其当成自我提升的机会、未来护城河的可能、还是吓跑自己的纸老虎,积极主动的选择权在自己的手里。
- 自我决定。动机理论中有一派叫自我决定论。它声称人们通常有内外两种动机,外部动机还可以细分为4种不同的形式。无论何种动机,最重要的就是内在动机,主要包括:兴趣、享受和内在满足3大类。翻译成简单的语言来说,自己期待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因为达成而感到满足才是最强大的动机,它决定着自己究竟是谁。所以,我强烈建议按照积极主动的要求来对自我进行决定,并帮助自己实现自己想要达成的样子。
二、刻意训练
刻意训练(很多地方也叫精深训练)是极为重要的自我提升方式,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刻意训练是能力提升中最小化的训练方式。刻意训练的目的就是让恐慌区变成学习区,让学习区变成舒适区。关于刻意训练,我将其中的关键要素展示出来:
- 精细分解。将整个技能提升具象化,并且分解至极致的技能环节,每次训练只针对一个技能环节训练。
- 放慢速度。在刻意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求快、求速成”的愚蠢预期!精准地体验、感知、学习,用慢方法实现快成长。
- 重复训练。刻意训练中的重复体验是对“精准”一词的再次强调,尽可能地感受所有环节的所有细节。如果离开了精深区的训练,那还不如早点停下来。
- 强化反馈。刻意训练是有目的的训练,目的就是掌握该技能的细节。技能训练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强化体验、觉察并给出反馈才是重中之重。
- 拒绝自动完成。刻意训练的过程比较乏味也充满挫折,很多人会用“感觉我会了”来自动完成训练(没有做到积极主动,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放弃了选择的自由),从而掉入到寻常训练的状态。所以,保持专注,保持对技能目标的感知,不要自动完成。另外,这里多说一句:尽可能不在技能训练中用实战来取代刻意训练,蠢蠢的。
我在大量领域实践了刻意训练,看似很慢,但是都带来了后来的极大提升。比如说我组织的“共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活动”,我用3个月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个字都没有落下来,看似耽误时间,可是整个理解能力提升了若干个级别:看书的速度甚至可以达到用1.5小时搞定一本200页以内的畅销书。这就是刻意训练带来的价值。
刻意训练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由于本文谈的是元规范,这里我就不展开了,把几个要点罗列一下:
- 心理学证明:“你是最棒的”这句话没有任何激励作用,只有肯定具体行为才会产生真正的激励。刻意训练就是关注具体行为的一种训练方式。
- 小步快跑是能力管理——能力提升方法中的有效方式,在价值管理中提到的加快学习循环也是同样的理念。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自己走出舒适区,还可以让自己在没有很大压力的情况下在学习区中开心地提升着。
- 刻意训练是一种火箭发射式的训练方式:开始的10千米高空要耗费一节燃料,而到了更高的高度就基本上不用耗费燃料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 刻意训练体现着一种重要的心智模式:精进。成长精进是我价值观词汇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对比僵化式心智模式、总是掉到完美主义陷阱的伙伴,刻意训练简直就是万能药。它给我带来最重要的信念就是:我会变得更好,我也很容易变得更好!
- 刻意训练是技能提升中最高效的方式,没有之一!
三、作品声音
影响力>注意力。这个理念从2011年起一直支撑我到今天,让我受益匪浅,比如当很多人异军突起而自己还在持续积累时,就可以用这个理念来判断和观察。如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很多经典著作都有涉及。我也有一个很好的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那就是:作品声音。关于这项规范的细节有以下几点:
- 先想后做。很多期待成长的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随意做事情,目的不清、标准不定,这样不稳定的成长很难带来成果。做之前要想清楚,最简单的方式是采用PORT模型,高级一些的用复杂任务分解方法。
- 成果导向。成果导向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做到底(或者称之为做完),我曾经很单纯地以为这一点不需要强调,后来才明白做到底并不容易,很多人会半途而废;第二个层次是产生成果,不仅仅停留在完成的层面,而是将成果产出。在PORT模型中就有对成果的定义,这也是“职场青年成长培养计划”的第一个活动。
- 作品效应。在任何一个社会化组织(职场、社群等),真正脱颖而出的人都是因为给出了作品,这里有一个作品效应:我们用作品影响7%的人,再用作品影响7%的人,继而可以实现影响力向注意力转化。所以,我给幸福进化俱乐部的伙伴一个建议:在社群如此普遍的今天,在群里灌水混脸熟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带来了注意力却没有影响力,还不如尽可能多出点作品!
所以,站在作品的角度回头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积累、成果,可能我们会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标准。毕竟,你设定的标准决定了你的人生。
四、利他主义
个人层面的元规范已经谈完,下面来看看关系层面中最重要的规范:利他主义。在“撬动我价值”的课程中,我谈到过改变思维的财富语言“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要知道,利他主义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由于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本条所包含的细节更加丰富,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条:
- 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这是一句非常著名的财富语言,通常都在价值层级的第二级之后才能具备这样的语言方式,当这句话成为内在的思维模式,自身的价值才会得以呈现,而这一点也是利他主义的起点。
- 照亮盲区。人们总是会出现对显而易见的提示、文档、资料视而不见的情况,我将其称为盲区。很多人因为自己的盲区,出现类似答案就在手边还要询问别人的情况。在一个利他主义的社群里,显而易见要更加显而易见;同时,自己的盲区也要被照亮,降低他人的无谓付出。
- 用绝对坐标沟通。先看看相对坐标是什么。所谓的相对指的是:沟通对象就在身边,他可以理解自己的背景、情景、语境、指代词等一系列信息,然后快速地给出正确的响应。想想看,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沟通本来就是需要彼此对用词达成共通、句子能够互相理解、事实意图清晰才能有效,在相对坐标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问题。举个例子,某次答疑会有个伙伴问道:“老师,我最近心情特别烦乱,用了所有方法都没有用,怎么办?”如果你是答疑老师,你会怎么想?这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使用相对坐标沟通的典型反例。
- 一次性交流。在社会化效应被互联网普及和放大的时代,在任何一个群体中一定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很多人一入群就自来熟地跟唯一的一两个人拼命打招呼拉关系;聊天的时候非要输入短句子,三五个字就换行;表达的时候,内容混杂在一起,无法概念化和用序号列表的方式来澄清等。所以,我们提出一次性交流的利他主义理念,确保不影响他人!
- 避免甲方思维。合同的双方通常会有甲乙方之分,甲方趾高气昂地叫嚣着:“我付了费用,所以……”。在成长领域,这是一个可怕的思维方式!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要对你的成长负责,不要埋怨他人,更不要因为自己是用户就忽略了自己是成长主体的身份。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先来后到但是没有必然的谁服务于谁。
- 认真提问。每个人都拥有提问的能力,因为从出生开始就在思考和提问。在每个周二晚上的“打倒纸老虎”答疑会,就会出现不认真提问的情况。如果问出的问题让人无法回答(参考“用绝对坐标沟通”),往往是因为根本没有走心,没有认真思考。我通常建议采用结构化的方式提问:问题的分类、主题、背景、自己的尝试、主要困扰点。
关于利他主义要写的还有很多,这里仅仅是给出常见的细分,关键在于能够发自内心地理解利他主义的最大好处:帮助他人实现价值的过程就是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最佳途径。
五、同侪力量
同侪(chai,第二声)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伙伴,通常是指和自己志趣差不多的同辈、伙伴。从2012年开始,幸福进化俱乐部就定位为职场人士的个人成长和自我管理的社会化学习平台。基于心理学巨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幸福进化俱乐部一直在采用“同侪力量”发挥作用,可以说社会化学习的效用就是同侪力量!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 导师指引。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导师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规律、看到更远、规避风险、节省成本,这一生能有导师一直指引向前,简直是无敌的财富。所以,俱乐部提倡“好为人师”,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积累展示给更多人,帮助更多人快速提升。这个部分,我自己也会坚持,比如社群答疑、案例会诊、易仁学徒工坊等都是导师指引的有效形式。
- 成长小圈子。小圈子是一个情感共同体,大家水平略有高低但整体趋同,彼此共同选择一个成长任务,使用互助和压力的方式来帮助全组提升。比如2016年“向组织揩油”活动的指南针小组,整体氛围非常好,互相帮助、彼此比赛和竞争的状态让很多小组都十分艳羡。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对于成长小圈子的重要,我在幸福进化俱乐部的初级会员产品“职场青年成长培养计划”中就启用了这个机制,每个活动都由3-5个成员组成,大家彼此互相帮助共同闯关!
- 榜样力量。榜样是在某一个领域的先行者,榜样可以给出若干种不同的力量:一是高能量,榜样的能量通常非常强,当我们看到榜样如何做事之后自己仿佛会有充满电的感觉;二是降低风险,很多人不敢前行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这条路是否可以走得通,榜样现身说法就给出了可行性验证;三是具体参考,很多细节的内容自己做的时候很困难,但是如果有人已经给出案例,可能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我们一直鼓励大家持续输出,既可以满足作品声音,还可以成为同侪力量!
- 社群策展。策展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抢手能力了,谁拥有策展技能,谁将成为各大组织疯抢的对象。策展也是一种极其有效、非常迅猛的成长方式。我在2012年的博客里面就提到过: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选择策展的方式来成长,使用责任心作为内在驱动力,为别人提供成长机会并真正成长起来,这样自己也会成长得更快。
或许有人会说:“我一个人成长很快,干嘛要关心这么多其他人呢?”对于这句话,我本身并不否认,但是我们的口号就是“慢慢来,持续做”。成长者的价值并不是快,而是长久。要知道:一个人走,走得快;一群人走,才走得远!使用同侪力量,可以获得团体的身份定位,可以彼此承担和支持,可以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获得积极正向的影响,可以创造更大的成功感并拥有内心的力量,这些优势一个人是得不到的!
六、本质导向
“做事情要抓住本质”,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非常困难。成长就是这样,我们并不是要做简单的或者困难的事情,而是要做重要的事情。本质导向就是最重要的,这不仅在个人成长领域,在任何领域都是适用的。我曾经在俱乐部问一个问题:成长的本质是什么呢?大家的回答千奇百怪,比如:让自己变得更好、为了实现目标、要赚更多的钱……试试看,如果本质没有抓住的话,在人生的探索过程中将要耗费多少无用功(即便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如果抓住了成长的本质——个人价值积累的过程,那么,所有和成长有关的话题都有了出发点。阳志平老师曾经定义过学科的3要素:最小问题、核心话语体系、二级推演体系。如果站在本质导向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成长就是最小问题,核心话语体系应该是价值,二级推演体系就是和价值有关的各种事项!本质导向并不容易做到,但是因为重要,我还是要给出具体方法:
- 站在价值的角度思考。个人成长和价值有关,此外,小到自我管理、人际关系、角色定位,大到公司产品、目标群体、市场营销,都是站在价值的本质进行思考和延伸,这就是我在“职场青年成长培养计划”中特别安排价值层次内容的原因。只要掌握了价值的要义和不同层次的策略,试错的成功性就会大幅度提高,对应消耗的时间也会不断减少。别人在职场探索5-7年的时间,我们可能用3-6个月就可以完成探索。这就是本质导向的意义。
- 要事优先。要事优先是柯维提出的第二个习惯,我自己也提出了抓重点的三步法:首先是探索,找到无意义的大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其次是删除,不断澄清并找到无意义的大多数,抓紧在错误的道路上停下来,为自己设定好真正有意义的边界;最后是执行,直接调取“作品声音”部分的规范即可。其实,这就是我设置3721这个活动的初衷:用最简单的三件事来解决全天抓不住重点的问题。这种方式十分高效,高效的原因就在于对本质的把握上。
- 不满足于有效性。互联网有一股风气,非要让所有的事情变得简单易用,这样用户才会买账。站在产品的角度,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成长者,仅仅满足于此就太愚蠢了。举例来看,6月5日我在全国举行26个城市互动的目标管理工作坊活动,我给大家一个小工具来确定半年目标,工具用起来非常有效;但是,这个工具只能解决有效的问题,并不能解决为什么我要这样设置工具、为什么要如此排布顺序、为何要用不同的话术激发等各种问题。我拿出目标管理中不到5%的部分来讲解,虽然有效,但是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你是期待成长的人,那么就尽可能地再深入一步,找到目标管理的本质吧!【这里再提出一个问题,我在俱乐部的元信念中提到,“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这是否和本条冲突?】
抓本质有很多工具,比如说What提问工具、五个Why、结构性思维等等。如果把外在世界比喻成一棵大树,我建议大家多往树干、树根走走,不要停留在枝叶斑驳的影子中。少看时文、多看经典,少做标题党、多看系统文,少听公益分享营销会、多参加针对某个主题的收费课程,这些都是找到本质的一些方法。
七、结尾
至此,6条元规范已经罗列完毕,这不仅仅是行为规范、处事标准,更是成长者的努力方向。那些刚刚心智开启的伙伴,不要再选择一些莫名其妙的网课、分享会了,在成长初期将元规范不断实践并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这样必将在不远的将来为自己的脱颖而出带来巨大的基础红利!
本文源自幸福进化俱乐部《进·化》杂志第1604期
精心烹调成长干货大餐!期待您的投稿|简书投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