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在巴基斯坦的故事
为什么巴基斯坦人这么讨厌这个诺贝尔奖得主马拉拉?

为什么巴基斯坦人这么讨厌这个诺贝尔奖得主马拉拉?

作者: 哈哈龙麻麻写字的地方 | 来源:发表于2018-07-05 19:09 被阅读31次

    (1)马拉拉是谁?

    第一次听说马拉拉(Malalah)这个巴基斯坦女生的名字,还是14年上大学那会儿,当时我把这个在14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巴基斯坦女生的新闻传给了我巴基斯坦的朋友,然而巴基斯坦的朋友却都清一色的表示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女生。甚至于我在今天跟当地巴基斯坦人闲聊说起这个有着“诺贝尔和平奖”光环的女生时,巴基斯坦朋友也总是会摇摇头,撇撇嘴。

    所以这位马拉拉到底是谁呢?

    马拉拉出生于1997年7月12日,从小就在她爸鼓励下去到各种公开场合进行演讲,08年第一次演讲了关于“塔利班如何剥夺我的基本受教育权?”后来又连续不断地在英国BBC的乌尔都语网站用笔名写个人网志,描述并批判塔利班武装组织是如何禁止女孩上学以及其在当地实施的一些控制政策的。

    12年,马拉拉在乘校车回家途中遭塔利班枪手企图暗杀,她头部和颈部中枪,同时,她的两个朋友也因此被枪击。之后,她被转送到英国接受治疗并康复出院。之而她便一直留在英国接受教育。此次遇袭事件,使马拉拉一度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她开始了自己的“我是马拉拉”运动,13年出版自传《我是马拉拉》,17年被牛津大学录取。

    18年3月,是她至遇袭后时隔六年第一次回到巴基斯坦,然而巴基斯坦民众却清一色地开展了和她对立的 “我不是马拉拉I am not Malala Day”抗议运动。

    甚至那个曾经因为她被塔利班袭击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罢工抗议运动、曾和她一起并肩抗议的巴基斯坦私立学校联邦组织(APPSF),如今却也态度180°大转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抵制了她所出版的《我是马拉拉》个人自传。

    APPSF出版的《我不是马拉拉,我是穆斯林,我是巴基斯坦人》

    巴基斯坦人是这样描述她这本自传的:

    “We found Malala’s book highly controversial, and contrary to the ideology of Islam and Pakistan. ”

    “我们觉得马拉拉的这本书非常有争议,并且她在书中对于伊斯兰和巴基斯坦的价值观与真正的伊斯兰背道而驰。”

    “Her book was written at the behest of Western forces who have used Malala for their ulterior motives and it is clear that Malala is playing in the hands of the enemies of Islam and Pakistan.”

    “她的书是在西方势力的要求下写成的,西方势力别有用心地利用了马拉拉来实现他们的别有用心,很明显,马拉拉只是众伊斯兰和巴基斯坦的敌人的一颗手中棋子。”

    “We severely condemned the chapter in which Salman Rushdie’s book has been mentioned as freedom of expression by Malala while referring to her father’s views,” he added and vowed to educate the young generations about “the western propaganda”.

    “我们严厉谴责萨拉曼的书中把马拉拉所套用的其父的观点和主张称为她自己的自由表达。其父曾宣誓要让年青一代接受西方式的政治鼓吹和教育体系。”

    APPSF的主席阿里说道——

    “We also observed Malala Days but that never meant we would accept the controversial content in Malala’s book. That’s why we observe ‘I am not Malala’ Day.

    “即便有‘马拉拉日’,我们也无法接受马拉拉的书中表达的那些极具争议性的内容。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有‘我不是马拉拉日’的原因。”

    或许这正是西方媒体希望实现的结果,一个典型的“土著女孩被白人拯救的故事”,正如Assed Baig所说,“将这个的故事搬到英国,西方世界得以自我感觉良好,因为他们将这个土著女孩,从她自己国家中的那些‘野蛮男人’手中拯救出来。这是一种历史种族主义的叙述,而这样的叙事已经被制度化了。记者与政客们醉心于这种案例的报导与评论:一个无辜的深肤色儿童因为要求受教育,而被野蛮人开枪射中,而接着就来了一个身穿闪亮盔甲的骑士,并拯救了她。于是,西方的一切行径,无论是轰炸、占领与战争,现在看起来都相当合理了。‘看吧,我们早就跟你说过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介入、拯救当地人。’

    2. 说说巴基斯坦人为什么讨厌她?

    关于巴基斯坦民众在今天如此讨厌这个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马拉拉,大致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1). 马拉拉在国际社会所刻画的片面的巴基斯坦形象

    西方媒体一直热衷于用消极的语言去刻画巴基斯坦,马拉拉也正是如此。对于一个曾经头部中枪的小女生来说,任何有良知的人类都会对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并且大众也理应赞扬这个小女孩所做的一切努力。但是,民众对其的遭遇所表示的同情,并不代表,她便可以利用这种同情去描绘一个非常片面化的国家形象。

    Quora上一位评论者说,

    “I maybe harsh but for example, watch Malala's father speech on Ted talk, I agree with him to some extent that women have literally several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eriously taken and worked on. But what about those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girls studying in Lahore, Karachi or even in small cities? If you have never seen or studied Pakistan, this Ted Talk in which her father defines harsh realities (to which I respectfully agree to some extent), there is nothing positive.”

    “当我看到马拉拉的老爹在Ted talk上的演讲,我真的有些想爆粗口。我虽然赞同他的一些观点——女性的某些权力确实需要被严格重视并且相关措施也应该予以实施,但是他为什么不说说那些成千上万的在拉合尔、卡拉奇、甚至于一些小城市正常上学的女学生呢?如果你从来就没有真正看过或者了解过巴基斯坦,看到Ted演讲上由她的父亲所勾勒出的巴基斯坦,你会觉得这个国家完全就没有一点儿积极的地方,你会以为巴基斯坦全是消极的东西。”

    并且,在马拉拉遇袭之后,她便一直没有再回巴基斯坦。她选择和曾经同她站在一起,为她发过声的国家人民决裂,也并未有想过向世界宣传巴基斯坦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渴望和平的国家。

    巴基斯坦民众也表示,马拉拉被国人厌弃的原因,其实也跟她如今选择站队的一方,正是那些支持巴基斯坦敌对国——印度的西方政客们。而印度,也一直因为其一直“热衷”于扶持巴基斯坦当地的恐怖组织而臭名昭著。

    所以,民众将她称为“背叛者”(traitor)。

    2). 马拉拉的个人自传被认为是由其父亲所写

    帮自己女儿撰写并出版个人自传本身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但是一些批评者表示,一个仅仅十二三岁年纪的人,怎么可能用如此成熟的语言去向BBC写日记?并且,她的称述和报道,都是基于她父亲的思考。她可能是一个天才,但是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她真实的想法,即便这样的想法因为年龄的限制显得不成熟,但是也好过套用其父的言行。

    3). 巴人认为有太多巴基斯坦人比她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

    Quora上的一位巴人说道,“巴基斯坦并不缺乏一直在为和平事业抗争,为民众权利斗争的人,他们中有博士学位获得者,然而因为他们与西方世界的辱巴的价值观不一致,导致他们一直未获提名。”

    4. 马拉拉为什么就是特别的?

    同她一样被袭击但是幸存于APS白沙瓦袭击的孩子,身中7颗子弹,但是并未因此逃离这个国家,而是继续在同样的学校坚持上学,但是这个孩子却被遗忘,马拉拉却被西方媒体宣扬为“英雄、战士”。

    一个七年级的巴基斯坦初中生泰巴(Taiba Ikhlas)在面对马拉拉时隔6年时的“拜访母国”时这样说道,“马拉拉一直在做反对巴基斯坦和抹黑伊斯兰的事情。所以,如果她持续做这样的事情,她就不应该被允许回到巴基斯坦。”

    对于这个诺贝尔和平奖最年轻的得主马拉拉,你怎么看呢?

    文/阿万


    关于作者

    阿万,来自成都的90后老阿姨。曾求学于加拿大,会三种语言,做过项目研究员、中英翻译、某教育机构顾问、教师;后西行巴基斯坦,现和我家老乌在巴国创业。闲暇时最喜欢:读书写字讲故事。梦想是把自己写的故事讲给未来的小屁孩儿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心悦斋主人:我有一段时间生活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以及蒙古族的环境里。其实,他们的饭食很好吃,姑娘小伙颜值都很高,性格也开朗奔放,随时能载歌载舞。
        每天清真寺里“阿訇”的声音准时播放,正统的穆斯林教徒或者伊斯兰信众,穿戴整洁,互相问礼,生活严格按照教义自我约束。
        但是,自由的氛围真的提不起来,越正统越不自由。
        以前看过一本各种宗教分析的书,有讲穆斯林和伊斯兰教兼容性太差,所以,在自由背景下要么死机崩盘,要么野蛮生长,如人口和暴力。
      • 心悦斋主人:伊斯兰教加上政教不分,这是两个非常封闭和极端的系统,世界历史上这样的系统崩溃很正常。目前存活下来的这种系统,极端的例子也很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体的存在感会非常弱,只有神权和某些特权人才有。
        作者能在这种歧视女性国家文化生活,“爱情至上”起了很大作用。巴基斯坦帅哥颜值也是很在线。外加正统的穆斯林教育,男人的责任感也很加分。
        不过,我们院子里,有巴基斯坦家属天热也穿带蒙头纱巾,小孩最少3个,男的即使热天也是长袖,更厉害的,还有带两个以上老婆来的。
        这种女性文化背景,什么样的女人会被真正推崇和尊重。
        心悦斋主人:@阿万在路上 这和这个宗教教义的封闭性有很大关系。正统但不自由。外来价值观很容易制造异教徒这样的矛盾,个体兼容性好还行,如果个体狭隘,就很容易极端。
        每次,我看我们哪里的阿訇,感觉很好。但是信徒就差了很多。有一次看宁夏一个阿訇,特别极端,信徒反而更宽容。
        哈哈龙麻麻写字的地方:其实伊斯兰教里宣扬了很多妇女的权利,然而因为宗教虽然是完美的,但是穆斯林个体毕竟是不完美的。以前在加拿大留学,也认识很多虔诚,善良的穆斯林家庭,一夫一妻,子女乐观善良,夫妻双方也都有工作。我个人觉得文化环境中残留下来的阶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伊斯兰教宣扬的价值观背道相驰的。

      本文标题:为什么巴基斯坦人这么讨厌这个诺贝尔奖得主马拉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fm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