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北宋初期,国内各大茶叶产区所制之茶基本以团茶、饼茶为主的紧压茶类,也称为“片茶”。宋代的北苑贡茶,因制茶技术日趋精湛、精益求精,加上媚上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而促使制茶技术推陈出新,更是将中国古代“团、饼茶”的生产技术推向了高峰。
然而,宋代的团、饼茶制作工艺极为繁琐,耗费人、物、财力巨靡,致使茶叶价格较高;加上饮茶习俗在民间广泛普及,催生了原有的传统生产工艺发生变革。在过去团、饼茶的工艺基础上,散茶,也叫草茶,应运而发展起来。
在北宋初期,浙东浙西一带已经盛行“草茶”,出现了向散茶转变的高潮,创造出了“日注”这样一种名茶。在宋仁宗景祜年间以后,洪州一带出产的“双井白芽”更是在品质上远胜“日注”而成为第一草茶。终宋一朝,这种从“片茶”逐渐向“散茶”的变革一直在过渡发展中,到了元代时期,散茶才明显的超过团、饼茶。
宋代茶类生产上的逐渐改制,是古代制茶和茶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散茶的日渐兴起,并不等于说团、饼饼被完全替代,而是同时并行发展的两个茶类,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