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物儿歌》这一课时,我问学生看到题目,你想提问哪些问题?有的学生说儿歌里有几种动物?也有学生说儿歌中讲这些动物在干什么?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观察观察,我们看到的动物和儿歌中的动物活动有什么区别?前面的两个问题是指儿歌本身知识层面的问题,而后一个就有开放性,它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探究。最后一个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问题推进教与学》这本书。与大家分享
为什么要提好问题呢?因为提问是教师教学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好的问题和好的提问是优质教育学的核心。提出少量经过精心组织和陈述的好问题,比提一大堆问题更能促进学生思考。恰如其分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诱发思考,调节思维节奏,与学生做情感双向交流。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呢?
英国学者泰得雷哥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成以下三类:
第一类,检查知识和理解类问题。
第二类鼓励学生去交谈和思考的问题。
第三类管理类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多人提的都是第一类和第三类问题。第三类是用来组织教学,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他与习得的知识和发展智力没有关系,课堂上应适量运用,不宜过多。第一类是检查和理解知识的问题,这类问题关注的是知识本身,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课堂上也要适当运用。第二类鼓励学生去交流和思考的问题提得比较少,这类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需要学生更多的思考。
也就是说好问题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过程更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一、好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二、好问题具有确定的内容关注点。
三、好问题具有语言的准确性。
四、好问题能促进学生在规定认知水平上的思考。
好问题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
它必须与学习目标直接相关,于先前的学习内容有逻辑性的直接的联系,明确设定学生认知水平,并鼓励学生在更高的认知层面上处理知识问题,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能,激起所有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并能引导学生建立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生活知识的联系,运用的词汇精确而不含糊,适合学生年龄及学科特征。
仔细想想,我们不知在课堂上说了多少废话,提出多少无用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备课时把所有的问题罗列出来,找出一个主问题。同时在知识层面,班级管理以及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使学生思考问题更有逻辑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