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修改稿
下乡叙事「赴延安插队50周年有感」

下乡叙事「赴延安插队50周年有感」

作者: 荀皓 | 来源:发表于2018-10-17 15:57 被阅读0次

楔子

老来闲暇居陋宅,忆起下乡五十载。思绪悠悠过往事,秃笔一支细道来。

离京

领袖岁末发召唤,广阔天地去锻练。扔掉书包打背包,边疆山村把身安。

先到街上去游行,然后学校去报名。很快等来新消息,分配你去延安城。派出所里销户口,收拾行装待行程。少年思想心懵懂,错把离别当欢送。天安门前留个影,同学家中酒杯碰。喝的身歪走不动,从此慎举小酒盅。

二月三日清早晨,冷风嗖嗖雾气蒙。站台拥挤人潮涌,处处传来送别声。爹送儿来母别女,万语千言细叮咛。隔窗挥手含热泪,汽笛低鸣也动情。火车缓缓向西行,抹泪方进坐椅中。出弓难有回头箭,何时再能回京城。

赴延安

西去火车到铜川,又乘敞篷翻高原。一路风寒迎冰雪,夜宿师范校园中。清早出发奔东川,车停郑崖山道前。人背车载行李箱,直接进了五羊川。徒步三里涉河滩,黄屯村景映眼帘。进到村里四处看,乡亲围拢在身边。欲和老乡把话言,谁知咋都不言传。反复直说解不下,此事以后成笑谈。走进窑洞四下望,除了土墙即火炕。门板一关窑洞暗,只能油灯去照亮。放下行李解开箱,困卧窑中思故乡。推门仰望天上星,不知下乡路多长。

吃派饭

才进村里吃派饭,开始生疏渐自然。没过几天就过年,暂忘乡愁强笑颜。队里各家轮流转,老乡窑前掀门帘。见了老乡递支烟,上到炕上把腿盘。羊汤扁食手上端,油糕油馍蔓菁酸。荞面饸饹一大碗,辣椒作料随便沾。村里人家娶媳妇,门口唢呐吹的欢。知青最爱湊热闹,为的吃上迎亲饭。大年刚过没几天,队长带着修农田。迎着寒风斗天地,挥镢铲土田埂边。早晚茶饭也改变,米糠馍馍端眼前。嚼在嘴里难下咽,不吃肚饿饥肠断。

路途往返

在延插队几年中,路途往返苦行程。买了车票刚坐下,被查只因无证明。

无票上车四处躲,前后车厢厠中钻。逐渐方知灯下黑,车长身边巧周旋。挡车站在公路边,只图省个车票钱。女生挥手汽车停,男生扒车司机烦。最惨车搁半路间,前不着村后没店。夜无人际犬声吠,两眼摸黑看不见。有时还坐大卡车,车斗里面双腿蜷。四面钻风身发僵,回家路上刺骨寒。

干农活

陕北干活叫受苦,干了才知真辛苦。披星戴月手扛锄,破衣防寒身上捂。东山糜子西山谷,不知是笑还是哭。 腰酸背痛顶不住,饭来才知到响午。

手抡䦆头掏荒地,陡峭山坡不能立。紧跟老乡身后走,脚踩软土腿用力。锄地农时不能误,胳膊动弹腰要努。间苗眼睛盯仔细,青苗留住杂草无。

茅粪担子百十斤,担在肩上得防溅。臭气熏天钻鼻孔,一气担到地头间。也曾挑灯打夜战,公社让建沼气站。过后无人再理睬,一座大坑摆村前。

背子背的没肩头,浑身湿透汗水流。靠着地埂稍喘气,稳步前行到场头。

扶起犁杖去翻田,鞭打老牛难使唤。磨地打坷跟耙前,一不小心脚扎烂。打坝抬石在沟畔,轮夯合力防危险。号子声声瞎糊谝,婆姨女子涨红脸。秋收庄稼到场院,谷子高梁颗粒圆。梿枷翻起谷叶飞,谷壳落在平地间。赶车送粪最轻闲,马儿川道跑得欢。摇鞭高唱艳阳天,可惜不见小英莲。

秋后天好日头扬,口袋灌满送公粮。吆马驾车走前川,过称上垛谷入仓。

集体灶

知青开办集体灶,起初进展还挺好。吃的不管好与孬,起码做到饿不着。不知为何闹分灶,分了锅盆筷与勺。盘了口粮垒起灶,推碾倒磨笤帚扫。俩人合伙开小灶,放开肚皮吃个饱。计划不周粮渐少,吃到最后粮断了。天无绝人有退路,四处串队满处跑。夜黑沟深狗吠叫,一头钻进知青窑。同学无奈点上灶,明知余粮也挺少。好在以后办大灶,再也不用去乞讨。出工归来端起碗,感念团结最重要。

乡亲「情」

下乡初始见老乡,老乡围拢窑中央。语言不通有障碍,眼睛瞪着不搭腔。没有几天脸混熟,进窑端直就上炕。士虎兼职赤脚郎,经常背着医药箱。针灸切脉挺在行,还得经常炭窑忙。

富财烟锅不离手,递上香烟喜眉梢。大山圪塔娶婆姨,见人无言抿嘴笑。

四连二牛年轻人,受苦歇响总不闲。说笑打闹无顾忌,被人看瓜地垄间。大队书记杨增山,关心知青饥与寒。话语平缓讲细理,听在脑中心里甜。生产队长张文彪,只知带头少话言。抬头看到夕阳落,轻唤一声把工散。

基建队里罗汉卿,曾经在外当过兵。说起当年在兵营,福建前线夜疾行。曹大老汉务菜农,边区政府从过政。只因党校要深造,半路放弃误前程。

同学「插友」

知青穿着学生装,本是苦瓜在一筐。男生留着小平头,女生流行刷子妆。分散插队在山乡,无依无靠心发慌。油灯底下空对望,十之八九思故乡。

涉世不深见识浅,行为作派如法盲。哥们亲来如似铁,抱团茬架腿脚上。

三五成群去赶集,女生见了忙躲避。天黑组成秋收队,青纱帐里掰玉米。到处乱转碰运气,老乡柴院去抓鸡。

同学平时聚一起,总是喜欢唱歌曲。外国民歌200首,评剧京剧样板戏。山坡传来信天游,声音高吭亦有凄。团团围坐在崖畔,琴声吹起飘天际。

城里下放到农村,学生身份变知青。初来彷徨本自然,因此要渡五重关。苦累食孬跳蚤咬,唯有思想是关键。只要过了思想关,其他难关不需谈。历经辛苦渐适应,能与老乡打成片。众人交口皆称赞,有人入党提了干。

知青都是年轻人,情窦初开开难回避。鸿雁传书诉心絮,表达感情织毛衣。有情之人觅机遇,早有旧情重燃起。也有分隔在两地,空有暗恋无从聚。招工之路渐开启,先行后走两分离。待到见时眼迷离,各有归属已晩矣。

出民工

三年插队几出工,民工生活苦中行。毡棚当房地当炕,春寒料峭钻冷风。玉米发糕看家饭,高汤一碗就干粮。伙食虽差也罢了,发糕里面把虱藏。

沙石废料小车推,厂房漆黑防地坑。稍不小心掉下去,腿脚摔伤浑身疼。王窑水库修大坝,宿在老乡土炕中。七八个人挤一起,翻身都得使劲拧。吃饭问题头一桩,拉起板车去购粮。冰雪深沟砍干柴,伙房开熬小米汤。

工地现场红旗飘,小车推起如赛跑。铁锨䦆头轮番战,只唱歌来不喊号。

大坝要靠土堆聚,知青卖力需鼓励。文艺节目搭舞台,唱歌跳舞展才艺。红旗收拢工程毕,打好背包拔地起。一路回程快如风,只出汗来不喘气。

支延干部

知青稳定靠管理,支延干部素质齐。老张并队到我村,工作方法接地气。

叼着烟斗谋思路,解决生活是要务。拆除小灶并大灶,名符其实集体户。买来母猪育小仔,育下仔猪再出售。选好专人来掌厨,每人过分当补助。知青生活趋稳定,凝聚思想下一步。组织学习老五篇,提高认识不能误。队伍虽然稳定住,早晩还得有出路。区别情况心有数,循序渐进找归宿。送走知青硬任务,能走一个就减负。招工招生病退走,尽力争取去入伍。窑洞人稀火炕冷,大灶熄火锅碗空。有悔无悔随他去,各奔东西赴前程。

结语

黄土延河宝塔山,几回都在寻梦里。 树叶落在树根底,红火就在二十几。

一晃时光五十载,暮然回首已三代。旧事故情眼前过,脑中忆起心澎湃。

当年寂静小山村,而今高速穿山寨。当年点的煤油灯,而今电灯透窑外。当年人人都受苦,而今大多都闲在。当年女生被水淹,而今长眠卧翠柏。当年共食一锅饭,而今半数飞天外。当年身材多矫健,而今就差没拄拐。当年同学聚会少,而今常把微信晒。当年握手都嗔怪,而今搭肩舞步甩。

感叹以往光阴短,更觉眼前过的快。老来生活要珍惜,不与日月来比赛。静动适宜多户外,个人爱好选无害。力所能及出点力,无力切勿顾孙孩。

春蚕到死丝方断,人生一世太短暂。老来岂能太多盼,只求身体能康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要学看淡。不如意事常八九,闲看风云学了断。自信人生二百年,胸怀坦荡无遗憾。会当水击三千里,心态从容到对岸。

老来脑子得空闲,回忆过往秉直言。苦过方知今日甜,健康快乐在当前。

下乡叙事「赴延安插队50周年有感」

相关文章

  • 下乡叙事「赴延安插队50周年有感」

    楔子 老来闲暇居陋宅,忆起下乡五十载。思绪悠悠过往事,秃笔一支细道来。 离京 领袖岁末发召唤,广阔天地去锻练。扔掉...

  • 2022-02-01

    1969年的今天,我们,赴延安县元龙寺等公社的知青,离开北京插队到陕北。岁月飞逝,转瞬过了53年,小诗一首追记。 ...

  • 突发事件

    荀皓 作者简介:姜华信北京104中初68届,1969年2月赴延安县插队,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先后在延...

  • 我的插队生活

    我的插队生活 衡阳人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叫插队,姐姐插队的时候,我年龄尚小。待我高中毕业时...

  • 下乡插队的日子

    1975年7月,我高中毕业。一毕业街道主任就找上门,要求近期就要到农村插队。 如果说始于1955年的...

  • 《共产的主义》 凉戈

    (插队轶事之三) 插队有一年 地区工作队下乡视察 队长派饭 一名女队员...

  • 插队并非光彩事

    我要说的插队,不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的插队,而是如今经常让我们郁闷的插队。当年那个热火朝天、全民亢奋的“好时代...

  • 花姑传(小说连载五★大结局)

    老木下乡插队将近三年,对农村人是很有感情的,再加上这女人不但长得像"好看姐姐",而且快人快语的做派也与"好看姐姐"...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观感

    作者:净云 在内心深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因为在延安梁家河插队的七年(1969年1月至1...

  • 苦了陕北农民老乡-1

    #苦了陕北农民老乡-1 09年我回陕北时,发现延安的物价比省会西安还高,后来回到了插队的延长县,见物价之高与延安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乡叙事「赴延安插队50周年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jr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