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那个抖音小店,开起来眼瞅着就要快一年了,算上这次提现的次数也没超过一巴掌。
实话实说,这300多天里,无论哪一天,心都是刺刺挠挠的痒痒。
总是想抬起头翻翻账单,瞅瞅数得过来的几页账上,究竟出了多少单,总销售额是多少,得到的佣金又是多少。
不是怕赚得少,而是担心挣得多。
按说,一个素人开了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子,还是刚刚开了不到一整年,能够出单,就已经超出了预期了。
况且,打开自己的“抖老板”账户,卖出去单子从数量上看,还真是超出了自己的期待。
大四位数的销售额,这也是开张迎客之前,想都没敢想的。
其实,除了刚提到的超出预期的出单,以及大四位数的销售额之外,还有“实打实”的大三位数的佣金收入。
这三组阿拉伯数字,都是在抖音推流机制的阳光,根本照不到咱小店儿这嘎达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关于这一点,咱自己心里明镜似地,有数着呢。
形式上,虽然是不折不扣的电商带货。买和卖的所有操作,都是真真切切地在互联网上发生。
可是内容呢?
没有抖音推流制机的加持,即使在互联网上买东西的人再多,人家也不可能主动地跟咱一个素人,开的这家小杂货铺子里的生意,发生一毛钱关系。
说白了,在这四五十天里,出的一个又一个单子,发生的一笔又一笔的销售额,以及咱拿到手的佣金,每一分、每一角,都是现实中的亲戚朋友们,悄无声息地在暗中照顾着咱的生意。
那些习惯了在互联网上买东西的人,大都在各自早已经习惯了的渠道里买东西。
能够为咱们的小杂货铺的存在,调个头,改个道儿,在咱这不起眼儿的小杂货铺子里花点钱,即使是一分一毫,那也都是情分。
有人会说:“买点东西,在哪买都是买。”
可会说的,到啥时候都不如会听的。
善良聪明的东北老铁,一定会追上一问:“拥护点啥呀?你长得好看咋滴?”
前些日子,我还顺着亲戚朋友的购物习惯,以及极其有限的蛛丝马迹,捋一捋记录在“抖老板”那里我个人账户上的一笔笔单子。
通过这条可以利用线索,对对号“可疑人”,试图找到那些在背后默默地帮衬着咱,也就是我应该感谢的那个人,亦或是那一群人。
可成效并不明显。
看来,绝大多数的亲戚朋友,并不想在走进我的小杂货铺子里,买个针头线脑儿这件事上,让我背上“人情债”。
索性这些日子,我也不再费那个心思了。
记得在一部电影里,张作霖与张学良之间有一句对白。
算不算经典台词我不知道。只是觉得那句话,挺耐人寻味的。
那句台词是这么说的: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我想,把江湖解释成“人情世故”,的确有些道理。
哪哪儿都是江湖,这是事实。抖音也不例外,小店更是如此。
事实上,俺那小店里的生意,都是倚仗着江湖儿女的照应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