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
(十四),从「敬拜赞美」看后现代主义对教会的影响~李健安

(十四),从「敬拜赞美」看后现代主义对教会的影响~李健安

作者: 四月天_5108 | 来源:发表于2020-06-10 04:41 被阅读0次

前言:

      今天愈来愈多的教会,崇拜仪式中必有一个称为「敬拜赞美」的时段。这时段的特点乃是近乎清一色地使用以「赞美」为内容的短诗,所唱的短诗与崇拜程序中的其他环节,特别是讲台的信息,是完全无关联的。在乐器方面,除了钢琴之外,也使用电子合成器、吉他、敲击乐器、鼓、铃鼓等。而且,除了领唱者之外,尚有两、三位伴唱者。这种现象,不只是一个风气,也是一股潮流,在冲击、席卷着教会。

这种「敬拜赞美」,表面上看来是给传统教会的崇拜注入了一股活力,也似乎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参加聚会。但背后是一股使教会世俗化的思潮洪流,正在腐蚀教会的正统,进而对教会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及腐化,其后果诚是令人忧心。

一. 世俗化思潮

今日教会由于敬拜方式的「更新」,聚会人数的「剧增」,在一些与医治有关的聚会中有「群众」出席等,呈现一幅热烘烘、欣欣向荣的景象。其实,追根溯源,这种「复兴」现象的背后是一股使教会世俗化的潮流。而这潮流是受四个主要思潮的影响:

1. 后现代主义

2. 新纪元运动

3. 市场消费主义

4. 快餐文化现象

本文只处理后现代主义对教会之影响,其他三个思潮,将另行撰文研讨。

二. 后现代主义之定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难以被定义的运动﹙叶永文等,2000:277﹚。但,基本上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反现代主义,并与科学理性分庭抗礼的运动;是一个日益强调潜意识、自由浮动的象征与形象、观点的复杂多样性等的运动。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个「高级」和「低级」文化﹙电影、爵士乐以及摇滚乐﹚之间的界限趋于崩溃的运动,并与当今社会中重要性日益增长的「表演专业」﹙expressive professions﹚有关。﹙戴维贾里,1998:519-520﹚

后现代主义不信总体论说,否定有所谓独一总体透视及解答方案之概念,进而排除绝对真理的存在﹙Ritzer,1997:8;George Ritzer为美国马里兰大学社会学教授;Grenz,1996:12;Stanley J. Grenz为维真神学院神学与伦理学教授﹚。后现代主义因此标榜奉行多元化之世界观与立场﹙Rosenau,1992:8﹚。在多元主义的催化下,后现代主义鼓励「百花齐放,百鸟齐鸣」。后现代主义之门户因此是宽的,包容性是大的。在这种主义下衍生的是相对主义。

再者,后现代主义非常强调「情感、情绪、直觉、省思、臆测、个人经历……宗教情操,神秘经历」。﹙Rosenau,1992:6﹚

三.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本身有许多特征。从事于现代西方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郑祥福博士列出与本议题有关之特征﹙郑祥福,2000:30-44﹚如下:

1. 非正典化 (de-canonization)

后现代主义批判一切既成的原则,排除一切权威,也不遵行任何的规则。

2. 解构(deconstruction)

后现代主义标榜的是一种杂乱无章、不确定性、互相冲突的形式、一个不断创造中的多元性。

3. 反形式 (anti-form)

后现代主义反对任何的形式,所标榜的是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这种不确定性渗透了艺术的表现,以致后现代的音乐是不规则的、是拼贴式的、是随意的。

4. 无深度性 (depth-less-ness)

后现代主义否认所谓现象背后之本质,且排除任何的诠释。

5.即兴表演 (impromptu performance)

卡拉OK是一种对后现代观念的诠释,具有参与和即兴表演的后现代色彩。卡拉OK所追求的不是一种艺术创造,而是一种娱乐休闲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松懈、情绪的宣泄。

6.注重参与和表演 (perfor-mance and participation)

后现代主义所标榜的是不确定性,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欢迎所有在场者参与和表演。然而,后现代的人所着重的行动乃是自我观照、自我发现、自我陶醉,是用自娱方式。

7. 狂欢 (carnivallization)

狂欢乃是指后现代一种反系统、一种颠覆、一种喜剧式甚至荒诞的精神气质。狂欢消除了各种差异和界限,使所有参加者既是演员也是观众。狂欢使人产生自己就是世界真正主宰的幻觉。

四. 后现代音乐之特征

后现代音乐是反高雅的音乐。在电视机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听众心中所着重的只是短暂的娱乐性。这也反映听众不愿多花精力认真去看有深度的东西,因而被训练成一些习惯于「一次性」的文化消费者。后现代音乐是随着这种文化消费的出现而出现。后现代音乐所标榜的是一种简单、可按任何顺序演奏或随意反复的音乐。﹙郑祥福,2000:128-138﹚

五. 后现代主义与「敬拜赞美」

1.「敬拜赞美」与时代精神

笔者把后现代主义之特征与时下灵恩运动之「敬拜赞美」对照,认为赫士德﹙Donald P. Hustad,70年代在圣乐上事奉。早岁参与慕迪圣经学院及葛理翰布道团圣乐事奉,近30年则在肯塔基州南方神学院任圣乐教授﹚在其著作《当代圣乐与崇拜》中所表达对「敬拜赞美」的观点是与后现代主义是有关的。

赫士德认为当今社会有以下几项特征﹙赫士德,1998:312, 313﹚:

(1). 这是个人主义与自我陶醉的时代;

(2). 这是消费主义的时代;

(3). 这是电子、电脑、电视、录影带及高级音响的时代;

(4). 这是流行音乐盛行三十多年后,愈来愈退化的时代;

(5). 这是灵性空虚的时代。

赫士德认为这几项特征使得通俗文明成为大众可以接受的标准,也是唯一标准。故此音乐的选择,是为了满足即刻的欲望﹙不肯等候﹚,而非真正的需要。社会大众的音乐素质普遍低落。人们追求特殊的经历,如东方的神秘主义、新世纪的自觉﹙以自我为中心﹚或灵恩派的崇拜仪式,想从其中得到满足。

2.「敬拜赞美」之贫乏

对当代由灵恩运动所产生的「敬拜赞美」,赫士德认为:「最初对这类新歌的反应,是感激与欢欣,因为这是神的子民受圣灵的感动,灵里得到复兴,以清新可喜的新歌表达出来,深受大众的喜爱与接纳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赫士德及许多教会的领袖与会友,开始有些失望。现在许多非灵恩派的教会只唱短歌,其他如叙述属灵经历的福音诗歌、感恩的赞美诗歌、教导真理的诗歌,认罪、恳求或顺服的诗歌,一概不唱——只有赞美!而且对赞美的认知又是那么的狭隘」﹙赫士德,1998:315、 316﹚。笔者非常认同赫士德的观点,并且深深担忧,若教会只唱这些「赞美」短诗,灌一些肤浅,甚至错误的神学观,而完全不唱那些保存宝贵神学遗产的圣诗,那么廿年后的教会,﹙甚至一些神学院﹚,将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在评论灵恩派的崇拜时,赫士德认为:若说传统式的崇拜缺乏感情的话,那灵恩派的崇拜是否兼顾到理性呢?甚至,是否只是鼓励会众情绪化?﹙赫士德,1998:323﹚灵恩派提供了机会让会众参与赞美,但其崇拜音乐却内容贫乏,旋律、和声、歌词、谱曲技巧、表演技术等都不佳。﹙同上,324﹚

3.「敬拜赞美」之后现代主义色彩

赫士德对灵恩派之「敬拜赞美」的观点与批判,在许多点与层面上,正反映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音乐的特征。

「敬拜赞美」在整个聚会中几乎是一个独立的时段,与崇拜程序中的其他节目缺乏关联。因为「敬拜赞美」是独立的,只唱赞美的短诗,并不在于发挥预备听众进入「听道」的功能,因此,也不会选唱一些与讲题有关联的诗歌。其实,这也是反映后现代主义的「反形式」、「无序」、「去中心」、「平行关系」﹙不像现代主义所强调的「主从关系」﹚的特征。﹙郑祥福,2000:33﹚

后现代音乐的一些特征,例如对「高级」和「低级」文化之间界限的铲除或模糊化,标榜反形式、不规则的、拼贴式的、随意的、简单的、可随意反复的音乐,及追求一种娱乐休闲方式,一种精神的松懈、情绪的宣泄,且对于追求艺术创造,缺乏深度,正反映在「敬拜赞美」中。「敬拜赞美」不采用巴哈 (J.S. Bach) 、韩德尔 (G.F. Handel) 、孟德尔逊 (B.F. Mendelssohn) 、布鲁克纳 (Anton Bruckner) 之类极富深度的古典诗曲,几乎不用圣诗,而一味的只用短诗。

在表现上,「敬拜赞美」是灵恩派的敬拜哲学——「敬拜即是庆典」 (worship is a celebration) 的衍申。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狂欢」carnivallization也可译成嘉年华会、欢庆、庆典。「敬拜即是庆典」之哲学具有挑战传统崇拜的程序化与形式化,以突显灵恩运动崇拜的「非正典化」、「解构」、「反形式」背后的后现代精神。再者,因为是庆典,所以灵恩派的「敬拜赞美」所选的尽是赞美的短诗,并且这时段常比讲道时间更长,因「敬拜赞美」所注重的是「庆典」中崇拜者的参与和表演,着重参与者的自我观照、自我发现、自我陶醉、自娱方式,制造一种参加者既是演员也是观众的场合,并使参与者得有一种自己就是崇拜中真正主体性的满足感。「敬拜赞美」模糊了神是「整个敬拜的唯一对象」的意识性,并有把「敬拜赞美」这时段的主体性转移至参与者、演唱者之嫌、之虑。

结语 :

今天教会之「敬拜赞美」令有识者深感忧心,除了其中已经受后现代主义之侵袭与教会正统受世俗化、腐蚀之忧之外,更甚的是,有些短诗的神学是乱七八糟、错误百出的。因此,笔者除了反对「敬拜赞美」所用之短诗背后的世俗化精神之外,也深深认为有些短诗的使用,在教义上的教育是负面的、是含误导性的。这一切是令教会堪忧的,是教会的危机。

作为教会的牧者、领袖,我们确实应当与主耶稣当时洁净圣殿时的心境、忧心认同: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约二17﹚

相关文章

  • (十四),从「敬拜赞美」看后现代主义对教会的影响~李健安

    前言: 今天愈来愈多的教会,崇拜仪式中必有一个称为「敬拜赞美」的时段。这时段的特点乃是近乎清一色地使用以「赞...

  • 你如何看待教会诗班

    每一间教会的讲台上都至少会有两项的服侍:讲道的服侍与赞美的服侍。讲道是教会中牧师或者传道人的职责,而赞美敬拜则是诗...

  • 第七课做成激励人心的礼拜

    道是爱。接待里面有道。赞美里面有道。不用赞美打开心,道进不来。 传统教会不太注重赞美敬拜,注重诗班。诗班唱的再好你...

  • 0414

    感谢赞美神! 初到这个教会,就有家的感觉 每个主日有上午下午两场敬拜,每次分享的信息都很棒很有提醒。早晨接我去教会...

  • 敬拜赞美

    今天我单单只要听到主的声音,让听到主的声音成为我生命中的习惯! 与老公同心合意从尊荣他开始,不再贬损他,乃是要赞美...

  • 唱诗班灵修手册57(谢炳国 著)

    第五十七篇:二十四位长老的赞美 启示录提到了二十四位长老的赞美和敬拜,现在我们一起来思想。圣经说, “那二十四位长...

  • 感恩,赞美,存款

    感谢主的恩典,一天的工作之后,神的带领让我来到教会,敬拜赞美神,今晚是师母带领弟兄姐妹一起敬拜,来到主前就有礼物。...

  • 主日聚会

    太太与两个孩子都外出享受自然风光,我独自一人前往教会参加敬拜与聚会! 来到教会几乎都是赞美队的弟兄姐妹,抬...

  • 2018年敬拜祷告部事工汇报及2019年展望

    敬拜赞美事工是我们教会核心事工之一。2018年过去了 ,我想做一点简单的回顾、检讨和对新一年的展望。 1. 201...

  • 七月二周二晚实验小组聚会

    驿头教会七月2周2晚实验小组 地点:副堂二楼会议室 主持:程从平 果点茶水:李小芬 一、诗歌敬拜:李杰 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四),从「敬拜赞美」看后现代主义对教会的影响~李健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oy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