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一定,只是要最终获得幸福的过程会相对辛苦一些。需要你有果断的魄力跟原生家庭割裂开来,至少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离自由也幸福更近一些。
而这种魄力,是需要通过知识、见识来唤醒自我的觉醒后,才能拥有的。
可偏偏就是“自我觉醒并付诸行动”是最难的一步。
1. 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女孩子大多数形成低自尊的“讨好型人格”。因为从来没有体会过被重视和关爱,所以会不自觉地讨好他人,以获取一两句“温暖”的话。只是他们不明白,“讨好”这个词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从做出这个动作开始,就注定了很难得到真心的平等的对待和关爱。在这样的关系中,只会把自己死死困在桎梏里,直到筋疲力尽,还在想“为什么我都做到这样了,她/他还是不能把我当做真正的朋友/爱人来对待?是不是还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是不是我的责任?是不是我的错?”
其实跟你没有关系,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只是原生家庭带来的那种“漠视”和“无尽的付出”,让低自尊在你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并把“我不配,我只能付出”牢牢地扎根于意识中。
2. 父母关系不好的原生家庭,争吵和暴力给日常生活涂抹上了一层暗灰色。
长期浸淫在这种环境里,认知分为两种:
•争吵和暴力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关系的不信任和厌恶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很多时候都会一语中的。原生家庭对待关系的模式,会一代又一代的复刻下去。除非有一代自我觉醒,并掌握了话语权,才有可能改天换日。
我小时候经常会听到隔壁邻居在院子吵架摔打。一般是女人哭着谩骂,男人吼着摔盆打碗。中间夹杂着他们女儿的哭声。有时候邻居们听到女人边哭边叫着:你打我,赵国昌打老婆啊…就赶紧过去拉架,怕出问题。
有一天晚上,我又被外面的嘈杂声惊醒,还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后来吃饭的时候听到父母聊天才知道隔壁女人被打进了医院,我就问了一句:为啥叔叔要把阿姨打进医院?我妈叹了口气,说:好好吃饭,小孩子不要管那么多。
结婚后有次回家,我妈说:隔壁的程程(当年邻居家的女儿),现在都快四十了,还不结婚,一说相亲结婚,就是恶心,还说是看着她爸妈的日子,她一辈子都不会结婚,让她爸妈死了这条心。他爸都70了,一说这事儿就气的犯病。
我心里想:本身就是父母的错,过早地毁掉了女儿对爱情婚姻的期许,现在反而责怪女儿,真是讽刺。
有着相似的原生家庭,但结果完全不同的,则是我的一个同事。
她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
无论做什么,都要得到妈妈的允许才可以。吃什么饭,买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填什么志愿等都要经过母亲的法眼。
不仅仅是自己,就连爸爸的处境也差不多。
爸爸有点写书法的兴趣,妈妈看到就会唠叨这些有什么用,还不如出去多想点挣钱的法子。跟朋友吃个饭也会被说,甚至不让出去。如果爸爸着急了,妈妈就会哭着说自己为家付出的辛苦,爸爸却还出去跟人喝酒吃肉等等。
她感觉自己和爸爸似乎没有灵魂。可又觉得妈妈是为了他们好,因此心中常常矛盾不已。
反抗妈妈,觉得对不起她,顺从妈妈,又觉得很痛苦。
索性这是个努力的女孩子,大学上了211,后来又考了研究生,最后落户在一线城市。
地理上,与原生家庭拉开了距离;
精神上,知识和认知刷新了曾经;
阅历上,眼界和格局呈现出新的世界
这么多年她发现自己很明显的变化,用她的话说:这些变化都是自我觉醒带给她的。
现在,她依旧关爱父母,但不是唯唯诺诺的顺从。
她也尊重丈夫和孩子,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再走曾经家庭的老路。她知道这对丈夫和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所以,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知识和读书则会成为指引着你走出原生家庭唯一的光,给你勇气活出自己,去争取应该属于你的幸福。
灵山胜境有幅作品叫:悟空去哪儿了?
其实悟空就在你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