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一个朋友,前两天跟我说,她经常会忍不住对家里的熊孩子和懒老公发火。虽然她知道这是不对的,不利于家庭关系和孩子教育,但是她就是忍不住。
想想确实是,现代社会对妈妈们的要求真的很高。
对孩子,不能生气不能打,一怒吼就被指责是“语言暴力”,动不动就被冠上“毁孩子一生”的罪名。
上班辛苦一天,回家只想扑倒在床上,可是孩子要来找你,家务没人干,老公坐在沙发上动都不动。你冲他发火,就被指责是“不会处理家庭关系,情商不高”。有些言论还说:“婚姻是一个人的事,你把自己做好,婚姻自然就幸福了。”
妈妈们倒是想只做自己,做个清风雅致的女子,什么也不计较,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没事就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品品红酒弹弹琴,写写书法画幅画。
可是孩子呢?不用哄睡?不用换尿布?家务呢?没人打扫就住垃圾堆?没人做饭就喝西北风?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可以请个保姆带孩子,再请个保姆做家务,那咱肯定不矫情,问题是大多数妈妈都请不起啊!
02
之前有个段子。
男人雇了一个保姆给他做家务。后来遇到了经济危机,男人的收入锐减,已经付不起保姆的工资了。但是他不想自己做家务,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追求这个保姆,然后顺利地和保姆结婚。于是乎,这个男人既找到了给他做家务的人,又节省了开支,一举两得。
这虽然是个段子,但却非常写实。虽然妈妈们当初结婚的初衷不同,但结局和这个保姆一样一样的。
宋丹丹在《我爱我家》中扮演的和平就曾吐槽过:“什么两口子啊!我还不如保姆,保姆还领工资呢!我白天给他们家干活,晚上还得陪主人睡觉,我就是一通房大丫头!”
妈妈,就是一个没五险一金、没升职机会、没带薪休假、工作内容无界限、不拿工资还倒贴钱的岗位。可还是有这么多女性因为爱、因为母性甘之如饴,心甘情愿地付出。
03
据心理学家统计,家庭矛盾集中爆发期是在孩子0~3岁时。
这个时期的妈妈最容易焦虑抑郁。她们初为人母,想给孩子提供最周到、最科学的养育,可是往往力不从心。生活的琐碎、育儿的辛苦、两代人观念的不同、工作的压力、老公的不理解等等,都是她们焦虑的来源。
生活不是演言情剧,妈妈们也不是超人。在鸡零狗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磋磨下,再理性的妈妈也做不到心如止水、温柔以对。
试想一下:
你刚把孩子扔了一地的玩具收拾好,正准备到厨房做饭,转身发现,他又把玩具全部倒在了地上,还把奶瓶打碎了,奶流得满地都是......
你晚上还要赶一份紧急报告。你祈祷孩子早点睡觉,自己能有点写报告的时间。可是孩子就是跟你对着干,怎么都不睡觉,你一走他就开始哭......
你在打扫卫生,老公坐在沙发上耍手机,拖鞋和臭袜子扔得东一只西一只。你说他懒,他转身就出了门......
遇到这些事情,你能不想发脾气吗?
无论你再怎么跟自己说,要冷静,要温柔,要微笑,不要发火,也可能会抑制不住自己喷薄而出的怒气。
04
人都有七情六欲,尤其是压力比较大的新手妈妈们。有坏情绪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是如何排解坏情绪。
心理学中常说:“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很多家庭最后出现的大问题,都是由于前期积攒的各种坏情绪没有得到及时地纾解和释放。这些情绪慢慢沉淀成一座活火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喷发,灼伤自己,也席卷整个家庭。
就像前段时间网络上,好几起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跳楼的新闻。
冰冻三尺决非一日之寒。
那么如何排解坏情绪呢?
1.适当地给自己放个假
设计上讲究留白透气,生活中也是如此。偶尔寻个正当的理由,或独自一人,或和三五好友,找个你喜欢的清净地,去做点属于你自己的、能让你心情放松的事情。
正如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情人》里描述的一种理想的单身生活:“与自己喜爱的人相处后,洗个澡,喝杯酒,听听音乐,这独居的房间就成了天堂,是一个谁也不会来打扰的天堂。”
2.采用共情策略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沉浸在受害者的心态里不能自拔。这时候不妨换个角度,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
如果我是打翻了奶瓶的宝宝,我这时候应该既伤心又害怕吧。伤心,没奶吃了。害怕,黑着脸的妈妈好凶。
如果我是窝在沙发上的老公,我是不是特别不愿意听到别人动不动就指责我?如果撒个娇,示个弱,老公可能就会在男子面子的驱使下过来帮忙了。
3.找靠谱的倾听者
有的时候闺蜜并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我曾经跟闺蜜倾诉过,说完之后心情并没有好一点,反而觉得自己更可怜了。因为人在陈述事情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被自己的悲情感动。
一个靠谱的倾听者应该是公平公正的,既不会激怒你的坏情绪,更不会让你走入越来越深的死胡同。他应该能特别理解你的感受,并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让你倾诉后不仅排解了情绪,还能找到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