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别的事好做的人应当生儿育女,而另外的人就为他们的教育和幸福尽力。
这和有些地区有些相似,对学习没多大热情的孩子,父母让其出去打工,到了法定结婚年龄,父母会帮其说门亲事,让其早早的成家。孩子学习成绩好,不让父母操心,父母会继续让其上学,并不急着让其成家。
“哦,我们看看他们哪一个先踏上毡子。我给基蒂出了主意呢。”
“这没有关系,”利沃夫夫人说,“我们都是顺从的妻子;这是我们的本性。”
在家庭中,双方总有一个人是占“主导地位”,掌管着钱财,在遇到事情,拿主意或做决定的那一方 。
到底谁管钱,看双方谁更善于理财,交由谁管。并不是掌握了钱财,人才会有安全感或踏实感,而是自己就算不管理钱,也可以自己赚钱,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谁掌管钱,是看谁更懂的理财,让生活变得更稳定,毕竟,成了家,应该为家,而不是为己的权利大。
拿主意或做决定,可能男性居多,因为他们果断,不像女性优柔寡断,他们考虑问题更理性些,想的比较长远,并不止于眼前。无论做决定还是拿主意,可以是大事共同商,而不是大男子主义。
我并不认为妻子顺从是好事,女子是独立的个体,应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不能因结了婚,而丢了自己,依旧有自我,并不是所有的都听对方的 ,而有自己的主见。
注:在俄国习俗中,谁先踏上毡子,家里就是谁做主。
她想起她们一生中也曾有过这样最严肃的一天,她们也曾像基蒂一样戴着花冠站着,心里怀着爱情、希望和恐惧,舍弃过去,踏入神秘的未来。在她想起的这些新娘中,她也想起了她亲爱的安娜,最近她听到她要离婚了。她也曾是这样纯洁,也曾戴着香橙花冠,披着白纱,站立着。而今呢?
人生中有许多这样的重要时刻。不知你当时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带着什么样的期望站在那里或是走到那里,又是什么样的步伐迈过去。但愿很久之后回忆起,还会是满满的感动,内心会有涟漪,因时光,因过去到现在的路。
每一重要时刻,都留给你些珍贵的记忆。
也许,当初参加那一重要时刻的人再也没机会见到,偶尔想起那时刻,仿佛那些人一直在身旁,曾未离开。
“她为什么满面泪痕?她是迫不得已才出嫁的吗?”
“她嫁给这么好的男子还有什么迫不得已的?是一位公爵吧,是不是?”
她哭的原因:
其一,可能是她看清了弗龙斯基的真面目,并没有自己所想的那样好,也知道自己当时的盲目让自己吃了苦头。
其二,当初毅然的选择了弗龙斯基,经历了那痛苦,也长了教训,发现了谁才能最适合自己的人选。以为会错过他,毕竟他当初离开的时候是伤心和痛苦。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走到了一起。
她哭,是幸福的哭泣,还好没有错过他。如果没有经历那些痛苦,还会是他吗?不尽然。正是因为那些经历,成就了现在的基蒂,让她懂得了什么是爱。也让她明白了现在这一刻到来的不易。
但是别人的批评,不论怎样的批评,在他眼里都有着巨大的意义,使他从心底里激动。任何评语,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哪怕表示出来那些批评家只看到他在这幅画中所看到的一小部分也好,都使他深深感动。
批评的话语,能让人清醒。有句话说:“批评的话语不好听,那是真正的为你想的人。”好听的话语,虽然满足了你的虚荣心,要一笑而过。
好听的话语,人都乐意听;批评的话语,从中知道你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直视不足,也是一种进步。
有时,批评的话语,反而离进步更近一点。
这一切,他现在用他们的眼光总起来看,只不过是重复了千万遍的庸俗的东西。
有些东西,当你身处当时的环境中 ,习以为常。当你跳出环境或者过一段时间再去看,会试着去尝试思考当时情境之外的东西,比如花草树木、人的行为、言语等。
当初你看待问题的想法,也许会看的更透彻些。
说也奇怪,当他们在这里,他用他们的观点来看事物,在他看来是那么重要的东西,现在突然失去了一切意义。
为什么与人相处,无意识的会用对方的眼光看待问题:
其一,这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新,依葫芦画瓢,趁热打铁,觉得新鲜,尝试一下。
其二,对方非一般人,看看问题或提出的观点比较有分量,你认可或赞同,欣然接受了对方的观点。
其三,自己本身思维的局限性,尝试打破惯性。
无论是观点还是看法,认同 在当时当境与当时的人有很大关系。当与那观点相关的人不在了,无论赞不赞同并不重要了。因为有些观点只适合当时的情景,在其它情景并不适合。
网友评论